问题 问答题

古装戏《徐九经升官记》中主人公徐九经有一句著名台词: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试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参考答案:

本题是要求考生从法律文化和现代法学的角度分析“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所体现出的法律思想。首先,这句话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民主”精神的体现。这种“民主”是“为民做主”,是官本位的民主,它不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民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其次,从现代法律观念和法学思想来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其在宏观上表现为—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微观上表现为人民自主决定和管理国家事务。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得出我国古代的“为民做主”与现代的宪政和法治是完全不同的。答案要点如下:

这句台词体现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主”思想,是典型的官本位思想。尽管它张扬的“爱民如子”的清官意识在古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意义,但它实际上是非民主的。因为从现代法律观念和法学思想来看,民主的基本含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即在宏观上,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在微观上,人们自主决定和管理社会事务,个人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为民做主”的主体是“官”不是“民”,人民处在一个被动的、客体的地位,因而是与现代的宪政和法治格格不入的。

材料题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底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