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给定资料的内容。对于你认为不符合的选项,分别说明其为什么不符合。 要求:(1)观点鲜明,判断准确;(2)总字数不超过300字。 A.“汉芯”事件最先在网络论坛上曝光,并在举报人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下才调查清楚,这表明科技部之前所做的相关制度建设没有收到实效,治理学术腐败重点要依靠网络等媒体的监督参与。 B.李连达披露天士力公司曾要他不对外公布其研究成果,并欲以研究经费收买他的情况:天士力公司则曝出李连达索要200万元研究费未果,因而打击报复的消息。双方相互揭丑,指责对方。至于孰是孰非,在没有其他证据的前提下,我们不能轻易做出价值判断。 C.当下,国内医药企业与医药学家矛盾重重,应归咎于后者。因为他们掌握着学术权力和学术资源,把持着医药企业的利益命脉;并往往藉此对企业提出不合理要求,以实现其科研成果转化或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这使企业苦不堪言。 D.相关责任机构对学术腐败的处罚力度不够,而各大学又往往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纵容学术不端行为,是造成新一轮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 E.法国科研单位相对宽松的评价体制,降低了学者的造假成本与社会压力,可能造成学术腐败的泛滥,因而需要改进。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A(B) B(A) C(B) D(A) E(B) A.“汉芯”事件的最初揭露和调查结果表明网络舆论对治理学术腐败有重要作用,但不表明网络等媒体可以成为治理学术腐败的主力,制度建设仍是不可或缺的。至于科技部先前的制度建设没有发挥实效,是“宣传有限,落实不力,执行不够”的结果。 C.医药企业与医药学家之间发生矛盾,双方都有责任。医药学家的行为固然有问题.但医药企业为达到获得审批、扩大影响、占领市场等盈利目的而拉拢医药学家,并使其为企业做商业宣传的行为亦不可取。 E.法国的模式张弛有度,运行良好。虽然其评价体制宽松,但学术氛围是严谨的:而且有完善的行为准则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做后盾,所以不存在“学术腐败泛滥”的问题,故无需改进。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