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给定资料的内容。对于你认为不符合的选项,分别说明其为什么不符合。 要求:(1)观点鲜明,判断准确;(2)总字数不超过300字。 A.“汉芯”事件最先在网络论坛上曝光,并在举报人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下才调查清楚,这表明科技部之前所做的相关制度建设没有收到实效,治理学术腐败重点要依靠网络等媒体的监督参与。 B.李连达披露天士力公司曾要他不对外公布其研究成果,并欲以研究经费收买他的情况:天士力公司则曝出李连达索要200万元研究费未果,因而打击报复的消息。双方相互揭丑,指责对方。至于孰是孰非,在没有其他证据的前提下,我们不能轻易做出价值判断。 C.当下,国内医药企业与医药学家矛盾重重,应归咎于后者。因为他们掌握着学术权力和学术资源,把持着医药企业的利益命脉;并往往藉此对企业提出不合理要求,以实现其科研成果转化或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这使企业苦不堪言。 D.相关责任机构对学术腐败的处罚力度不够,而各大学又往往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纵容学术不端行为,是造成新一轮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 E.法国科研单位相对宽松的评价体制,降低了学者的造假成本与社会压力,可能造成学术腐败的泛滥,因而需要改进。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A(B) B(A) C(B) D(A) E(B) A.“汉芯”事件的最初揭露和调查结果表明网络舆论对治理学术腐败有重要作用,但不表明网络等媒体可以成为治理学术腐败的主力,制度建设仍是不可或缺的。至于科技部先前的制度建设没有发挥实效,是“宣传有限,落实不力,执行不够”的结果。 C.医药企业与医药学家之间发生矛盾,双方都有责任。医药学家的行为固然有问题.但医药企业为达到获得审批、扩大影响、占领市场等盈利目的而拉拢医药学家,并使其为企业做商业宣传的行为亦不可取。 E.法国的模式张弛有度,运行良好。虽然其评价体制宽松,但学术氛围是严谨的:而且有完善的行为准则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做后盾,所以不存在“学术腐败泛滥”的问题,故无需改进。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 (         )       ②读之竟日   (           )

③普颜色不变 (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小题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因出涕,左右感动。(选自《宋史•赵普传》)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比较“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2分)

                                                                                 

(2)《赵普》一文表现的中心是                          。材料中体现这一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阅读选文和材料后,你得到了哪些启发?(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