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偏差行为可以分为

A.违法行为

B.偏差行动

C.偏差习惯

D.偏差心理

E.偏差文化

答案

参考答案:B,C,D,E

多项选择题

材料一: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 * * 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摘自1949年3月5日毛 * * 《在中 * * 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1956年4月25日毛 * * 《论十大关系》

毛 * * 晚年社会主义探索的主要成果有( )。

A.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科学命题

B.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任务

C.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

D.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代表的理论成果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赢米为之——直:通“值”,买     

B.王惊至再——谢:拒绝

C.帝命谦口其罪——数:列举            

D.上下无志——固:坚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三年兵部左侍郎召——洎牧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不效治臣罪——于其身也,耻师焉

D.帝忧形色——会西河外渑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B.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C.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D.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