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王强是一所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人很聪明,但不爱学习,成绩不好。现在他自己有点想改变,但学习中情绪起伏不定,时而自我感觉还好,时而又感觉很差。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应该如何帮助王强同学走出困境。
Ⅱ.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某学校响应“教师即研究者”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其中,张老师拿自己现在教的一个班开展了作文教改实验,一学期后通过这个班的学生作文成绩的前后对比进行试验有无效果的鉴定。李老师则得到学校支持,随机抽取学生,组建了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进行数学教改实验,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一个学期后以两个班级前测后测成绩的比较来看实验处理有无效果。
(1)该材料中提到的行动研究有何优点
(2)比较两位教师在实验对象样本选取方面的优劣。
(3)这两位老师各自的实验格式是什么请比较两种实验设计的优劣。
参考答案:Ⅰ.(1)首先引导王强进行积极地归因。维纳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四、个方面。根据王强的情况,“人很聪明”,可知他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强。“时而自我感觉还好、时而又感觉很差”,因此要引导他归因于努力不够,鼓励他持之以恒。
(2)教师要对王强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关注,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针对“学习中情绪起伏不定”这一情况,在他取得进步时要适时鼓励,促使王强努力学习,强化其学习动机;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对其放松、情绪低落要适时指导,引导他走出低落情绪,指导其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3)给王强设定具体、可实现的目标。动机强度一需要×期望×诱因。王强“现在自己想改变”,这说明他有学习的需要,但因之前“不爱学习,成绩不好”,所以学习基础不好;现在正是“高中二年级”,可能感到了学习的紧迫感。而努力一段时间之后,效果不明显,动机强度就又下降。针对这一点,适当降低目标,针对他的实际学习能力,确定明确的、难度适宜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使他能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体验学习成功的经验,获得自我效能感,避免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
(4)鼓励王强学会自我竞争,鼓励王强不断提出新目标,不断进步、力求发展,尽力做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鼓励他在班级内选取一个上进的同学作为榜样,与自己做横向比较,奋起直追,不断激励自己。
Ⅱ.(1)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对教育行动的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的研究。其优点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强,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具有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2)张老师的实验属于非随机取样取样,代表性不强,因此会影响实验成果的推广,不过简便易行;而李老师的实验取样是属于随机取样,因而样本有较好的代表性,也因此实验的外在效度高,实验成果的推广性强。不过取样会会客观条件限制,会牵扯太多的人力、物力,成本比较高。
(3)张老师作文实验属于单组前后测设计,其格式、优缺点如下:
单组前后测设计:只有一组非随机选择的被试,无对照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有前
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差异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
其格式为:G:O1 X O2
优点:首先,有前测,可以在实验处理前提供被试的某些信息;其次,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能明显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再次,被试兼作控制组,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缺点:首先,没有控制组,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其次,前测可能影响后测产生实验误差。
(4)李老师的数学实验属于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其格式及优缺点如下:
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不给予实验处
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
其基本格式为:R O1 X O3
R O2 O4
优点:因为是随机分配,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有控制组,可以控制成熟、
练习、统计回归等因素。
缺点:前测与实验处理产生交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