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草 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叶之间,也许______地方略见稀疏,也许这儿或那儿有______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
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叉如野果一般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盎然。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地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乌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下列词语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葱茏茂密的枝叶之间,也许______地方略见稀疏,也许这儿或那儿有______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______寻找便难以发现。

A.个别 一片 仔细

B.一些 一片 慢慢

C.个别 几片 慢慢

D.一些 几片 仔细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注意从本段段意上把握。本段要表明的主要意思在于“夏意正浓”,第一空如果用“一些”,表达的意思就比“个别”重了。第二空,“一片”极言其少,“几片”就会使“夏意”显得有些淡了。第三空,“慢慢”一词更趋向口语,表达意思也不如“仔细”来的准确。而且“慢慢”寻找也未必能发现,只有“仔细”寻找才能发现。

单项选择题

时间精确标准的建立从古代起就很自然选择了天(日)为时间间隔标准,一日之内再分为24小时(h),每小时分为60分钟(m),每分钟再分为60秒(s)。最初以太阳升到最高点(日影最短)为中午,连续两次中午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日,叫太阳日。后发现太阳日的长度在变化,就用某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子午圈的时间作为1日,称为恒星日。它比太阳日均匀多了,再按一定比例折算为太阳日,称为平太阳日,相应的时间系统就称为平太阳时,也就是世界时(UT)。这实际上是以地球自转周期作为时间间隔标准,如果地球自转是绝对稳定,那就没有问题。可是随着守时工具(钟)的不断改进,在20世纪初期就从天文观测中发现地球自转周期不够稳定。在50年代曾经采用地球公转周期作为标准,称为历书时,但因测定困难而很快放弃。
自1960年起,以原子频标为基础的原子钟出现,并且稳定度不断提高。后来发现以铯原子(Cs)的同位素制造的原子钟稳定性最好。[ ],在地球上的一切活动又离不开地球自转,用世界时较方便。于是从1972年起,建立一种协调世界时(UTC),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采用。协调世界时秒长与原子时秒长一样,但时刻尽量接近世界时。因为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趋势是减慢,平均不到一年,原子时就比世界时快1秒。为了保持原子时系统的完整,在适当时候就把协调世界时加1秒,叫做跳秒。从1972年到现在已有40次跳秒。地球自转偶尔也有加快时候,也可能有时原子时比世界时慢了1秒多,此时就把协调世界时减慢1秒,叫做闰秒。但这种情况很少。
为什么要把原子时的秒长定义在海平面上的铯钟这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原理,运动速率及震荡周期等都同所在地点的引力场有关。两个不同地点受到的引力不同,相应的铯钟速率就不同,因此所定义出的原子时秒长就不一样,而且很难比较。可是在海平面上所有的地点所受到的主要力(地球引力加地球自转离心力)是相同的,故可认为相应的原子时秒长相同,就命名为国际原子时秒长。地球附近各地铯钟所决定的时间称为原时,是一种局部量。用国际原子时为坐标时,根据地球附近引力场的具体情况,按广义相对论原理可得到原时和坐标时的关系。并由此根据各地原时实测值定出国际原子时的秒长和时刻。以上仅为通俗解释,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到现在为止,时间间隔和时刻能精确到什么程度,还是个谜。

文章第二段的[ ]处该补人的最合适的词语是( )。

A.因为

B.但是

C.而且

D.况且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