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在“三农”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和农民负担过重,而这二者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攒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农村人口在中国社会总人口中还会占相当大的比例,“三农”问题的严峻性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三农”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摘自人民网2003.7.16《瞭望:十大因素正在影响中国近中期的发展》
[材料2]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在我国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今后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摘自韩长赋《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材料3]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摘自江 *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请回答:

结合材料1、材料2,说明为什么“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

答案

参考答案: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农村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举足轻重。②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③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古今中外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不仅仅是艺术珍品,甚至主要目的不在于艺术,而是以艺术为手段表达某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或其他思想,还可能万象皆备。如伏尔泰、狄德罗、萨特等人的一些著作,既是小说,又是哲学;而卢梭的小说《爱弥儿》,就明确地说过是阐述其教育思想的。至于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康帕内拉、卡贝和反乌托邦主义者赫胥黎、奥威尔等人的小说,主要是表达其政治思想的。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所包含的思想极为丰富,又各具中心。其中有些是很有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的。
比如,近年来,人们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中挖掘出许多人才学的内容:认为《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贾探春是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她们推行的是从那个封建家庭内部实际出发的某种责任制:认为《西游记》提出了人才使用的问题,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是怀才不遇,因为他官封“弼马”,屈居下位,职到“齐天”,却又并无实权。有的人甚至认为《水浒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人才学,说是宋王朝不能用人,驱使天下的人才投奔梁山:而宋江善于用人,才使许多人才会聚到梁山。至于《三国演义》,涉及的就更多一些。“马谡失街亭”等著名篇章,已经是越嚼越出味儿了,只不过还没有人称它为人才学罢了。
对于这种研究,学术界有一点微词,认为这只能代表一种信息,即国家重视人才的信息,而作品中的内容并不一定如此。也就是说,这四部著作中,并不一定有很多人才学的内容,只是研究者为了某种需要,作了时代的外加而已。问题应该怎样看呢研究古代著作,“外加”是可能出现的,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具体分析。

第三段“对于这种研究”一句中,“这种”指代的是______。

A.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研究

B.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

C.人们从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中挖掘人才内容的做法

D.从人才学角度研究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