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给定资料9”提到,“婴儿车在街头出现的多少,正是一个城市宜居水准的全面考量”,请结合给定资料,以“细节决定城市宜居性”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1000~1200字。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参考例文]
根治“城市病”,建设“宜居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大命题之一。何谓宜居城市具体的标准有很多.但城市是否宜居,最终还是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简单说来,其实就是能喝上干净的水,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能有个安静的睡觉环境,能吃上放心的食物,还能在一个良好的绿色环境中生活、工作。
上海市建交委副主任沈晓苏提出一个独特的角度: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婴儿车指数”就此诞生。那么,什么是“婴儿车指数”婴儿车与宜居城市有什么关系婴儿车能不能上街,包括相关设施是否无障碍、道路是否畅通无阻、空气是否足够清新、市民是否有休闲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上海在世博会前期的城市建设中,特别注意了无障碍交通设施的建设。目前,人行道、公园、医院、公共厕所、商业建筑等地方都建设了无障碍设施。这些硬件完善了,世博期间才有这么多推车出门看世博的父母。同时,父母愿不愿意推婴儿车上街,和市容环境、城市景观、空气质量等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城市最大的污染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不改变空气污染的现状,城市道路上就不可能大量出现婴儿车。
“婴儿车指数”说明了生活的细节决定了城市的宜居性,而其背后所体现的正是一个宜居城市应当具备的条件和标准,即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所以说宜居城市本质上应该落在人们生活细节的改善上。而当前建设宜居城市最大的障碍在于,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并没有注重人们的生活细节,违背了城市建设适宜人们居住的初衷,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领域,理想和现实最大的矛盾就是资源承载力与“唯GDP论”的冲突。长期以来,GDP是我国评价考核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核城市管理者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唯GDP论”直接导致城市发展走上规模扩张之路。
要想治愈“城市病”,使城市真正宜居起来,首先要从源头上、制度上让各级官员从只追求GDP增长转型为追求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民众收入等民生目标.将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向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更关键的是,以选官用人为突破口改革吏治,将民生指标、宜居指标与政绩考核联系起来。只有依靠新的制度、机制,让民众参与进来,盯住城市决策者、盯住规划源头、盯住公共钱袋,才能使城市发展一直朝向宜居城市的方向航行而不偏离航向。
“今天的‘婴儿车指数’为90分,天气晴好,污染程度低,建议父母放下手中的工作,带宝宝出去走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播报,这种生活细节的改变,才是人们心目中描绘的宜居城市的模样。因此,只要坚持走正确的城市发展道路,注重人们生活细节的改善,实现真正的宜居城市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