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A.软B.忽然C.往D.招呼E.复印F.耐心

我花了半个小时,才把这本书______完。

答案

参考答案:E

解析: 从结构和语法上看,这里应该填一个动词,“动词+完”是一种常见的动补结构,再从选项看,只有D和E两项是动词,而“招呼”的对象是人,所以这一空应该填E,“复印”是指“照原样重印,特指用复印机重印”,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说“复印资料、复印设计图”等。

问答题

某酒厂(位于市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各种酒类产品,2012年6月有关经营业务情况如下:购进业务:(1)月初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一批玉米作原材料,收购凭证上注明金额50万元,支付运费2.6万元、建设基金0.4万元、装卸费及其他杂费0.6万元,取得货运发票,材料已入库。(2)从国内购进酒精60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30万元、增值税5.1万元;本月生产白酒领用其中的80%;购进其他各类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共计5.6万元。(3)进口两台生产检测设备,买价160万元,支付中介佣金6万元,支付到达我国海关以前的装卸费、运输费l4万元、保险费0.54万元,取得海关填发的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检测设备进口关税税率、10%。(4)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购进劳保用品,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万元。销售业务:(1)向烟酒批发公司销售瓶装白酒50吨,销售单价为160元/公斤,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800万元,同时收取包装物押金5.85万元。销售散装粮食白酒32吨,开具普通发票取得收入24.57万元。(2)向酒店及消费者零售白酒l0吨,销售单价200元/公斤,取得含税销售额234万元。委托加工业务:将月初购进的玉米的10%运往甲企业,委托加工白酒,甲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加工费3万元、增值税税额0.51万元;甲企业已代收代缴消费税;酒厂收回白酒0.6吨,将其中的50%直接销售,取得零售收入6.4万元。 受托加工业务:受托为某县城乙企业加工酒精4吨,乙企业提供的材料成本为9万元,当月加工完毕,酒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加工费2万元、增值税0.34万元。其他业务:(1)新研制一种营养白酒,为打开市场,赠送给关系单位10000斤,成本为6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0%,该白酒无同类产品市场价格。(2)因管理不善,库存的上月从一般纳税人购进的原材料丢失,成本5.8万元,其中运费成本0.5万元,运费成本中包括装卸费0.1万元,丢失的原材料以前已抵扣进项税额。已知:酒精消费税税率为5%;白酒的消费税税率为20%加0.5元/斤;假定有关票据当月均通过税务机关的认证并在当月抵扣。要求:根据以上资料,按以下顺序回答问题:(1)计算进口检测设备应缴纳的增值税;(2)计算2012年6月该酒厂应转出的进项税额;(3)计算该酒厂受托加工业务应代收代缴的税金;(4)计算委托加工业务应被代收代缴的消费税;(5)计算2012年6月该酒厂销项税额;(6)计算本月该酒厂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7)计算2012年6月该酒厂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增值税;(8)计算2012年6月该酒厂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消费税;(9)根据该酒厂的顾客群,若该酒厂成立销售公司,统一以不含税价格160元/公斤销售给销售公司,不再直接向酒店和消费者个人销售,是否会节税如果能够节税,根据2012年6月的资料,计算2012年6月该酒厂可节省的消费税的金额。

多项选择题

(二)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公平地分蛋糕而争执不下。这时,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挑。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人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
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近年来,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在完善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从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额从当年的16万元增加到2005年2000多亿元;2006年起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到1600元;从2008年3月份起,个税按2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2011年9月起,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月。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完善,对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请回答以下各题: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确保公平正义,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有的并未发挥实际作用,反倒一些潜规则起了作用,其原因主要是( )。

A.“潜规则”本身存在缺陷

B.一些人自身有道德问题

C.有的人对制度执行不力

D.一些制度本身有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