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选题

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10s末的速度为2m/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这10s内通过的路程为20m

B.每秒速度变化0.2 m/s

C.10s内平均速度为1m/s

D.第10s内位移为1.9 m

答案

A、10s内通过的路程为s=

v
2
t=
2
2
×10
m=10m,故A错误.

B、每秒速度变化为△v=

2
10
m/s=0.2m/s.故B正确.

C、10s内的位移x=s=10m,则10s内平均速度为

.
v
=
x
t
=1m/s.故C正确.

D、由B得知,物体的加速度为a=

△v
△t
=
0.2
1
m/s2
=0.2m/s2,则物体在9s内的位移为x′=
1
2
at2
=
1
2
×0.2×92
m=8.1m,所以第10s内位移为x10=x-x′=1.9m.故D正确.

故选BC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诗话,完成练习。

给诗加“腰”

  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逸(yì)闻趣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讨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可以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chóu)。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xiān)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nì)和互相依偎(wēi)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逸趣事(  )  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③有名望的。

(2)加思索(  )  ①简单。②简单扼要地叙述。③略微。

(3)略一筹(  )  ①胜利。②能够承担或承受。③比另一个优越。

2.根据文章内容,把苏小妹、苏东坡、黄山谷三人给诗加“腰”的字填在下面横线上。

(1)苏东坡: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2)黄山谷: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3)苏小妹: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3.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

(1)“给诗加‘腰’”,这“腰”加引号,表明具有特殊意义。(  )

(2)苏小妹认为苏东坡的“摇”和“映”尽管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还不够美。(  )

(3)黄山谷认为自己的“舞”和“隐”要比苏东坡的“摇”和“映”略胜一筹。(  )

(4)黄山谷的“舞”运用了拟人,把柳的姿态写得更形象;“隐”运用了夸张,使月的皎洁更突出。(  )

(5)苏小妹的“扶”和“失”二字比苏东坡和黄山谷的都好,更准确,更生动得体。(  )

(6)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想表现苏小妹在文学上的成就超过黄山谷和苏东坡二人。(  )

4.小朋友,请你也来加诗“腰”,开动脑筋啊!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