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1~45题。
人何时最容易产生灵感呢据有关专家调查,是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中闪现念头时。专家们对298人进行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大约90%(262人)的人产生灵感的时间几乎在同一时间:“特别容易激发灵感的时间”是早晨起床后、深夜、沉睡醒来和进入睡眠前后,它们被称作思维的“黄金时间”。此外,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在工作或学习中“最容易想出好主意的时间”是在上午10时至11时之间。
那么,人在哪种场所容易启发思维呢另一项调查以821名实业家和职员为对象,结果表明,容易使人产生灵感的三大场所依次为躺在床上、步行时和在车船上。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过,构思文章最好的地方是马上、枕上、厕所,调查结果与此说法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最容易使人产生灵感的时问是当人躺在床上或乘车船处于[ ]状态的时候。另外,如果把场所按家中、工作单位和外部三个方面来分,家中为42%,工作单位为13%,外部为45%,显而易见,工作单位是最不容易产生灵感的地方。

根据本文,灵感来自于何处( )

A.娱乐的时候

B.愉快的生活

C.紧张的环境

D.轻松的心情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本文可知,最容易产生灵感的时候都是处于一个宽松的环境之中的时候,心情放松,思维就愈发活跃。答案A有偏颇,人在睡觉时并不是在娱乐。B范围太大,灵感来自于一时的愉快感觉,而非整个愉快的生活。C不能产生灵感,可排除,故选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

英国《每日邮报》12月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分布在不同大陆,但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团队从约翰内斯堡地区一处矿井通道内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获取的样本高度相似。其DNA序列也与在北美洲西北部海域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相似。这表明,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施伦特博士说:“两年前,我们还不太了解现在的地下微生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吃什么。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在全球不同地点发现的微生物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目光所及之处,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微生物。”

报道指出,这些生命形态不是依靠太阳光为生,而是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施伦特博士说:“人们容易理解为何远隔重洋的鸟类或鱼类有可能会相似,但想想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很挑战人的想象力。”

研究人员麦科洛姆说:“在某些很深的地方,例如深海热泉,那里环境变化剧烈,催生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地下深处的缝隙,那里的生态系统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

报道指出,这一最新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即生命并非诞生于地表湖泊和海洋的“原生汤”中,而是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

该理论认为,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起因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然而,这种假设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科学家说,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是得益于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

小题1:下列不属于“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的依据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

B.在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的DNA序列相似。

C.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彼此相似的微生物可以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

D.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那些生命形态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B.施伦特博士认为人们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竟然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

C.生命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理论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D.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描述某些微生物的特殊现象。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生命形态不仅可以依靠太阳光为生,而且可以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

B.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万多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种情景对人的想象力是一种考验。

C.35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因为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能够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

D.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的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因此,这些微生物可能在医疗方面有利用的前景。

问答题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