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有何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好发于青壮年,无显著性别差异。常于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的感染、疫苗接种等病史,可有劳累、受凉、外伤等诱因。起病较急,多数患者在2~3日内症状发展达高峰。常先有双下肢麻木或病变节段束带感,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损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少数患者急性起病,感觉障碍平面常于1~2日内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高颈髓,瘫痪也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和呼吸肌,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最终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临床上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1)运动障碍:急性起病且进展迅速,早期常为脊髓休克表现,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一般持续2~4周,病程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的程度和有无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肌力恢复常始于肢体远端。若脊髓严重损伤,可导致屈肌张力增高,给予轻微的刺激如膀胱充盈等,即可引起下肢屈曲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小便溢出等症状,临床上称为脊髓总体反射,而仅有屈踝、屈膝、屈髋则称“三屈”反射,均提示预后不良。
(2)感觉障碍:常为首发症状,为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深感觉、浅感觉减退或消失,以痛温觉障碍最为明显,部分患者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感。少数脊髓损害较轻者,感觉障碍水平可不明显。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膀胱功能障碍:在脊髓休克期,一切反射均消失,膀胱无充盈感,逼尿肌松弛,表现为无张力性膀胱和尿潴留,此时膀胱充盈达1000ml以上仍无尿意,但当膀胱继续过度充盈,将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又称假性尿失禁。随着脊髓休克期消失,逐渐出现反射性膀胱,其膀胱容量小和膀胱张力亢进,临床表现为反射性和周期性排尿,但无尿意,尿急但残余尿少。
2)直肠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常出现便秘,也可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出现大便失禁;此外,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还可出现腹胀等肠麻痹现象。恢复期患者排便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病情严重的痉挛性屈曲性截瘫者常有便秘;长期弛缓性瘫痪者括约肌松弛,肠蠕动减少致无排便反射和排便能力。
3)其他:可有性功能障碍。脊髓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可导致病变平面以下皮肤干燥、无汗,气温高时可因无汗影响散热而出现体温升高。瘫痪肢体还可出现水肿、水疱形成、指(趾)甲脆裂。颈段脊髓炎患者因颈交感神经节和颈髓损害可有Horner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