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一个治疗“网瘾"的成功案例

陶宏开,美籍华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共青团中央首位“网络文明爱心大使”。2004年5月,他因主动帮助“网瘾”少女戒除“网瘾”而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全国反响强烈。陶宏开往往是通过与上网成瘾孩子的交流,逐渐让其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孩子的对话思维颇为特殊。以下便是他与孩子的一则对话实录。

那一天,刘涛(化名)被父母拽到了陶教授的家中。这位正在读高三的男孩已有5年“网瘾”,5年里,他对家人所有的劝告都置之不理,不但耽误了学习,而且身体也受到了危害,但他不想也没有决心改变自己目前的状态。

刘涛:听说你可以在几个小时里改变一个人,你真有这么神奇吗?

陶宏开:你看我这张桌子在变化吗?

刘涛感到莫名其妙。

陶宏开:其实他在变化,慢慢变旧。你也在改变,因为你在一秒一秒长大。你能告诉我世界上哪件东西哪个人不变吗?

刘涛无语。

陶宏开:整个世界都在变化,大到整个大自然,小到微生物,每个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也在变化,在不断完善自己,比如我做心理咨询,如果我没有治好,我就要改变方法,我是活到老学到老。

刘涛低头无语。

陶宏开:我当然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变好,不过人的改变在于自己,如果你不想改变那我也没办法。你觉得我想改变你吗?

刘涛支吾着没说话。

陶宏开:我从来都要求自己向好的方向转变。我做人有“三自”原则:自爱、自护、自善。你懂什么叫自善吗?自善就是自善其身,就是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变。

刘涛慢慢抬起头看着陶教授,似乎有所触动。

陶宏开:所以不是要不要变化,而是选择向哪个方向变化。我想每个人主观上肯定都希望向好的方向变化,你也是这样想吧。

刘涛:是的。

陶宏开:那你小学时是不是好一点呢?

刘涛:小学很好啊。我还得过奖呢。

陶宏开:为什么小时候好现在不好呢?

刘涛默不作声。

陶宏开:你从什么时候变得不好呢?

刘涛:初中。

陶宏开:你认为是上网影响你的学习吗?

刘涛:是的,因为上网就不想学习。

陶宏开:那你想变坏吗?

刘涛:当然不想,我又不是傻瓜。

陶宏开:你还年轻,许多和你一样大的孩子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不怪你。学校和家庭的一些疏忽和错误让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或者没有提醒你注意向好转变而不是向坏转变。

刘涛的眼神变得非常柔和。

陶宏开:那你想向好的方向转变吗?

刘涛:我当然想向好的方向转变,还想让家里把我转到最好的学校去。

陶宏开:可是好学校也会有坏孩子,差学校也能出好学生。你觉得是内因第一还是外因第一呢?

刘涛:当然是内因第一,这谁不知道?

陶宏开:既然你知道内因第一就要学会调动内因,你真想学习吗?

刘涛:有时想学。

陶宏开:那你其他时候干什么呢?

刘涛:上网啊。

陶宏开:你觉得我坦诚吗?

刘涛:坦诚。

陶宏开:我只想了解你的实际情况,你愿意和我交流吗?

刘涛点了点头,把自己的经历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陶教授。

陶宏开:你自己也很清楚,初一成绩不错,初二开始下降,高中一塌糊涂,这说明你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那问题如何解决呢?

刘涛:看吧。

陶宏开:还看什么!你马上就要高考了,如果还不抓紧调整就来不及了。

刘涛:我会的。

陶宏开:路要一步步走,我允许你有个过程。首先不去上网,要控制自己,回去后把今天谈话的感受写下来,你能做到吗?

刘涛:可以。

离开陶教授家时,刘涛脸上挂着微笑。一个月后,他的父母兴奋地告诉陶宏开,刘涛再没有上网了。

(《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13日)

小题1:.陶宏开教授通过巧妙的谈话艺术帮助刘涛戒除网瘾,达到目的。请结合原文内容对这种谈话艺术作具体分析。(5分)

答:                                                                                  

小题2:.文章结尾说:“刘涛再也没有上网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5分)

答:                                                                                  

小题3:.假如生活中你的一位同学或朋友也象刘涛一样上网成瘾,读了本文后,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要求结合刘涛戒除网瘾的实例,有说服力)(5分)

答:                                                                                

答案

小题:.(共5分)只写谈话艺术没有结合原文作具体分析的最多可给2分。参考:

(1)就近取材,创设融洽的谈话氛围(1分):从世界上所有东西所有人都在改变这一角度切入,避免引起刘涛反感(1分)。(共2分)

(2)层层铺垫,诱人深思(1分):阐明消除网瘾关键是靠刘涛自己的努力,劝刘涛把握好人生方向;然后分析上网成瘾带来的后果;最后给刘涛指明努力方向,提出期望(2分)。(共3分)

小题:.(共5分)点明了结果(1分),证明陶宏开教授教育方法得当(2分),照应了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

小题:.(共5分)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允许多种答案。没有结合刘涛戒除网瘾的实例的,本小题不给分。

评分点:引用刘涛戒除网瘾的实例1分;指明上网成瘾的危害(如“耽误学习,危害身体健康.影响个人前途”“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甚至影响社会安定”)(2分)提出合理的建议(如“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做到‘自爱’,‘自护’、‘自善’”“加强自我约束,学会控制自己”)(2分)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