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个地方叫克里特,在深绿色的海中央。那里美丽又富裕,四面是汪洋。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林立在岛上。

——《荷马史诗》

材料二:古代的传说,如果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验,大多平凡地消失了。但是奇怪的是:这种梦一样的传说,往往是一个半醒半睡的梦,预示着真实。

——英国学者赫胥黎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那个美丽的传说是真的吗?请结合考古发掘加以说明。

(2)试探究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和二,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1)考古发掘印证了传说的真实性(举例略)。

(2)外在因素:地震或瘟疫使克里特受到重创;异族乘势入侵。内在因素:处于繁盛时期的克里特上流社会生活奢华,凭恃海军的强大,岛内不设防,存在着安全隐患,这种情形也为异族成功入侵提供了条件。

(3) 言之成理皆可给分。

(1) 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对传说进行印证。

(2) 分析原因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上分析。

(3) 注意回答时不能脱离材料。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

信息传递的变化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夜晚,在边关的城墙上,几个手持刀枪弓箭的士兵正在巡逻。

  突然,一个士兵指着前方的山头惊叫一声:“烽火!”大家定睛一看,前方山上果然燃起一堆堆熊熊大火。“火速报警!”士兵们急促地赶到高高的烽火台上,点燃了一大堆柴草。片刻间,只见身后一座座烽火台上一堆又一堆的火光冲天而起,在向远处的 * * 报告敌兵入侵的情况。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一条大道旁的驿站前,一匹奔跑得筋疲力尽的马浑身汗湿,一个差役气喘吁吁地从马背上滚落在地,手里举着一封文书递给另一位骑马待发的差役:“河南闹了旱灾、蝗灾,800里加急向京城报告!”那人接过文书,一扬鞭子,快马已消失在一片黄尘里。

  到了19世纪,在英国有了专门传递信件的邮政部门。要把家里的事告诉远方的亲朋好友,你只要写封信,贴上“黑便士”--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邮票,邮差就可以把信送到指定的地点。不过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寄信花费的时间太长。等到1935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点线交错搭配的电码,不论是公务还是私事,人们可以打电报,即使相隔遥远,消息也能很快就传到。但是,收发报机不是家家都能有的,而且掌握这门技术也不容易。要打电报,你得去电信局。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话从有线的发展到了无线的。即使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也能够利用手机和家里通话报平安,通讯变得十分方便。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网学到很多知识,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加工、利用各种信息,可以收发E-mail(电子邮件),一瞬间就可以把各种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从古到今,信息传递都很重要,传递方法也在不断改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不断的发明创造,推进了信息传递的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比一比,组词语。

睛(  )  侵(  )  湿(  )  遥(  )

晴(  )  浸(  )  温(  )  摇(  )   

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1)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变化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的演变,它们分别是通过___________、驿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机来向人们传递信息的。  

4.如果你要告诉远方的亲戚朋友一些事,你会采取哪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