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图a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b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内()

A.沿南回归线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

B.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西南部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D.仅受暖流影响A比B气温高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读降水量分布图可知:图中沿南回归线降水量自西向东增加;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及分布分析,该地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而西南部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海底下面的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有充足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选C。

考点:等值线、洋流

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更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现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 * * 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30 年代苏联的经济体制“实行工商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

(2)苏联的工业化又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说明采取这种途径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苏联所建立的经济体制的模式。

(4)苏联的经济建设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