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
材料一: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
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
解析:变化: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结论,根据“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等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原因: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一个原因,即“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其他原因由所学知识得出,主要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