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

学者吕明灼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学者杨天石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

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态度:我认同该观点。

论证:①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

②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

③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力斗争。

③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④目标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二:

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态度:我认同该观点。

论证:①经济上,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产阶级革命水平。

②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③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

④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分)

材料1: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材料2: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即三民主义之民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约法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 * * 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 * * 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3分)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2分)

(2)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3分)

(3)材料2中为维护民主、反对专制,做了哪些主要规定?(3分)就其实践效果举例说明。(3分)《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