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15-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为该观点寻找三个历史依据。

答案

参考答案:

核心观点: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答要加强海洋控制)。

依据:16世纪西班牙为了保障其海外殖民利益,建立无敌舰队,纵横地中海和大西洋。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解析:考查了材料信息的提取和观点的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可以概括出其核心观点是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结合15-18世纪殖民争霸的历史事实,可以从国别或者时间的角度,找出可以证明“要加强海洋控制”的观点的历史依据。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