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国交战时,法军有一旅指挥部设在前线阵地的地下,十分隐蔽。但由于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造成了不应有的惨败局面。当时,德军一参谋人员发现,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总有一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坟包上晒太阳,几天情况都是如此。此事引起德军司令官的重视,他召集参谋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如下:第一,此猫不是野猫,因为野猫不喜欢白天出来,更不会在阵地上出没;第二,猫的栖身处在坟包附近,而周围并无人家,那里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指挥部;第三,据仔细观察,此猫是名贵的波斯品种,而打仗时尚能玩这种猫的,决不会是下级军官。于是,德军集中了六个炮兵营的兵力,对小猫出没之地猛烈轰击,结果法军旅指挥部被彻底摧毁,人员均被炸死。
请回答:
(1) 德军怎样得出“小猫栖身处是一地下指挥部”的判断的
(2) 这则故事启示我们怎样由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答案

参考答案:德军能在此次战斗中作出准确判断,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关于小猫的感性材料(如小猫活动的时间、栖身处及小猫的品种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材料的加工制作,并给予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得出了“小猫栖身处是一地下指挥部”这一理性认识。可见,要正确地由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取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经过思考,即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才能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抽象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来。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