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开发建设单位中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区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共性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该地块面积约21.8hm2,东、西两侧临城市主干道,南侧为现状(低层)商业街,西侧为已初具规模的区级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通过 (详见地块现状图)。你如果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试对下列已给出修建性详规的部分规划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参考答案:审题
首先,对例题的文字部分进行审题。
例题的第一句话“某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区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其性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说明了建设项目的位置是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市中心地区,意思是例题的
答案中应该涉及历史风貌保护方面的问题, 同时,也说明了建设项目的性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即提醒考生不用考虑性质方面的问题。
例题的第二句话“该地块面积约21.8hm2(上标),东、西两侧临城市主干道,南侧为现状 (低层)商业街,西侧为已初具规模的区级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通过”,说明了以下几层意思:一是用地面积21.8hm2(上标),需要自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二是特别注明了用地南侧现状为低层商业街,提醒考生要注意与南侧用地现状景观协调的问题;三是说明设计条件中要考虑建设项目与周边地块人文环境要素相协调的问题;四是说明可能会存在交通组织问题,特别注明了地铁的位置可能要对不同性质建筑的位置需要提出要求。
例题的第三句话“你如果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试对下列已给出修建性详规的部分规划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说明了例题的类型为规划设计条件类,并且是要提出与已给出的设计条件没有涉及到方面的规划条件。
对于这类提出补充规划设计条件类型的例题,需要在性质、规模、布局、退界、间距、日照、交通、绿化、市政、景观等方面对已给出的设计条件进行筛选。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一条涉及了性质方面的问题;建筑规模方面仅涉及了建筑限高,没有涉及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规划布局方面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七条涉及了停车场的布局,没有提出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布局;建筑退界和间距方面的问题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二条涉及到了,不需要补充;日照方面的问题没有涉及,需要补充;交通方面给出了停车场的位置,但是没有提出出入口、停车位数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绿化方面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三条涉及到了,不需要补充;市政方面的要求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五条涉及到了,不需要补充;景观方面的问题没有给出规划设计条件,需要补充。
然后,我们再来对例题的图示部分进行审题。
例题的图示部分文字不多,其中用地北侧标注了“老城厢(风貌保护区)”的字样,字体很大,十分醒目,是提醒考生新建筑要在景观方面与北侧用地风貌相协调的问题;“清真寺 (保留)”的字样也是提醒考生要注意清真寺周边的建筑应与清真寺景观相协调;“区级商业中心”、“新建多层商厦”、“特色商业街”的字样,提醒考生注意商业建筑的布局问题。
最后,我们对审题的内容进行整理如下:

需要考虑的方面 例题已给出的条件 结论
性质 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 不需补充
规模 建筑限高 需要补充
布局 需要补充
退界 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不需补充
间距 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不需补充
交通 原有停车场为地块西侧的区级商业中心使用,应就近保证停车位数量 需要补充
绿化 绿地配置要求 不需补充
市政 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需要补充
景观 需要补充
日照 需要补充
因此,需要补充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布局要求;需要补充日照方面的问题;需要补充机动车出入口,地铁出入口、停车位数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新建筑要在景观方面与北侧用地风貌相协调、与现状特色商业街景观协调和与保留清真寺景观相协调的问题。总共需要补充五个方面的问题,答案的数量也基本符合例题得分点的要求,因此可以确定以上五个方面即为例题的答案。
(2)参考答案:
该建设项目还需要补充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规划设计条件:
1.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
2.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布局要求。
3.日照标准。
4.机动车出入口、地铁出入口、停车位数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
5.在景观方面与北侧用地风貌相协调、 与现状特色商业街景观协调和与保留清真寺景观相协调的要求。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