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也存在矛盾。1957年2月,毛 * * 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做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邓 * * 又进一步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的理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 (2)毛 *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3)怎样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学说,并且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列宁曾经讲过,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消失了,但矛盾继续存在着。 (2)毛 *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内容有: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②社会丰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矛盾。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加以解决。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毛 * * 首次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卞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邓 * * 在拨乱反正过程中,发展了毛 *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指出必须通过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解决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并且把改革同革命联系在一起,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命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2002年某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988元,比1995年增加2735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5.8%,年均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2年为2825元,比1995年增长57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3.2%,年均增长3.0%。

城镇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支出由1995年的3003元提高到2002年的3460元,增加457元。2002年农民人均食品消费为1345元,比1995年增长9.5%。

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由1995年的422元,增加到2002年的491元,农村居民人均用于衣着消费为108元,比1995年的91元增长18.7%。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986元,比1995年的661元增长49%,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4.5平方米,比1995年增长16.6%。农村居民2002年人均用于居住消费441元,比1995年增长27.7%;人均住房面积24.1平方米,增长15.5%。

城镇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支出比重由1995年的6.3%上升到2002年的14.2%,人均支出额由1995年的396元增加到2002年的1273元,增长2.2倍,平均每年以18.2%的速度递增。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费251元,比1995年的82元增长2.1倍。

城镇居民用于娱乐文教人均支出额由684元增加到1386元,增长1倍多,年均递增10.6%。在医疗保健支出方面,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额不断增加,由1995年的205元增加到2002年的501元,增长1.4倍,年均增幅达13.5%;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的总支出1995年为245元,2002年为302元,增长23.4%。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995年为68元,2002年为117元,增长72%,年均增长8.1%。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2年,虽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但城乡差别却进一步扩大,这可以由以下哪一项说明()

A.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支出为3460元,而农民只有1345元

B.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居民居住消费额增长速度比农村居民要快

C.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支出比重的上升速度比农村居民要快

D.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比重下降速度比农村居民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