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截止到2000年12月底,中国已拥有27处世界遗产,遗产保护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围绕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之争,却从未平息。2000年底,山东曲阜发生“水洗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事件,使古老的世界遗产再次吸引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现状究竟如何 旅游公司入主“三孔”,事故频仍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2000年12月中旬,曲阜“三孔”管理部门为了以新面貌迎接中国孔子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对孔府、孔庙、孔林进行全面卫生大扫除,他们买来升降机、水管、水桶等工具,对文物用水管从上至下直接喷冲,或以其他工具直接擦拭,致使“三孔”古建筑彩绘大面积模糊不清。据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报告称,在旅游公司租赁的景区内,古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油漆彩绘脱漆现象,其中孔庙最为严重,损害严重的有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两侧掖门、东西庑、大成殿、寝宫等。 而在此之前的11月22日下午,该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保卫科职工庞某,未经批准私自开着汽车到孔庙拉引火柴,撞上了院内元代的“御赐尚释奠之记”碑,将该碑拦腰撞成6大块和若干粉碎小块,致使这块高1.75米的元代记事碑已无法复原。 国家文物局在接到曲阜“三孔”遭“水洗”的举报后,立刻派出检查组赴曲阜。尽管管理“三孔”的旅游公司并不承认“水洗”文物的事实,但文物部门当场取证证明,“三孔”确实曾惨遭“水洗”。2月17日,国家文物局为此发出通报,要求各地文物管理部门对此事件引起高度警觉。 世界遗产具有科研、教育、游览、启智和创作体验等功能,旅游只是其中一项大众化功能,而不是惟一功能,因此,其定性应是世界遗产,而非“旅游资源”。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系统管辖,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系统管理,自然保护区由林业系统、环保系统管理,这些均非赢利单位,是代表政府进行管理的社会公益事业。而旅游公司是企业组织,根本无权把世界遗产当作旅游开发区,进行破坏性的开发经营,地方政府也无权改变国务院的法规,强行转移世界遗产的管理权。“水洗三孔”表面上看好像是“好心办坏事,不懂保护闯了祸”,实际是世界遗产管理权易手的直接后果,为了有个“好卖相”,把世界文化遗产当成旧商品进行“包装”冲洗,是一起严重的破坏世界遗产事件。 在高度私有化和商品化的美国,国家公园属国家所有,永不出售。土地国有化的中国,却有不少世界遗产地出让遗产资源,承包开发,分片经营,门票上市,使其企业化、股份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遗产的精神文化功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 “旧城改造”造出千城一面或伪古董 我国县级市以上的城市一共有668个,没有一座被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千年古都北京、南京、西安作为历史名城都与世界遗产无缘。目前我国只有云南丽江、山西平遥两座小镇有幸进入《名录》,这对具有5 000年文明和数千年城市发展史的中国来说,实在是天大的遗憾。专家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解放后,哪怕“ * * ”后,经鉴定较完整地保留1%的城市采取保护古城、发展外围新城的措施,那么全国也有6座较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一部有形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城市史书的博物馆,且完全有希望列入《名录》。 但遗憾的是,在“旧城改造”的口号下,各种有着世界级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被改造成了千城一面的新城,毫无特色的水泥丛林充斥其中。就在刚刚过去的2001年,浙江舟山群岛上的定海古城大片古街区和许多连片的深宅大院被毁,盖起一座座玻璃幕墙或瓷砖外装修的高楼,一座蕴涵中国近代商贸史上大量信息的海岛古城,面目全非,令人痛心。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衡量世界遗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但我国某些遗产地在破坏古迹的同时,又建起各种名目的假古董。如全国有数十座“西游记宫”“鬼城”“龙宫”等等,乃至拆除价值很高的古街区,搞“宋街”“明清一条街”等等,专家估计耗资数以亿计。而这些东西被搞到国家风景区或世界遗产地,对高品位的人类瑰宝形成文化污染和景观破坏则是最令人不能容忍的。 人家的国家公园为什么能百年常绿 无论是“三孔水洗”、泰山索道,还是定海被毁,都打着开拓旅游市场,或发展地区经济的旗号。那么,在市场经济非常成熟的欧美,人家又是怎么对待世界遗产的呢? 1872年,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面积达8 800平方公里的黄石国家公园在美国西部建立。由于法制不全,游人敲打石块、偷猎动物等破坏性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保存保护好自然遗产,联邦政府决定实行军管。1906年美国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管理全国国家公园系统。直到1916年制定国家公园法,才结束军管。国会中有国家公园委员会,总统有国家公园顾问,文化遗产有“美国历史保护顾问委员会”,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历任美国总统都把保护国家公园当作一项争取选民的政治任务来做,足见其地位。对国家公园的主要威胁是大众旅游。美国认为“容许国家公园被用于商业目的的旅游,是对国家公园的独特、珍贵财富的浪费,并且所有这类旅游都应被制止”。 美国国家公园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经费由联邦政府拨给国家公园管理局,每年20亿美元,此外通过税费减免,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投入,1999年来自社会捐助款达23亿美元。国家公园根本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旅游开发区,约有1/3的国家公园卖门票,2/3不卖门票,而门票实际上是汽车停车费,凡骑自行车和步行进入黄石公园的概不买票。 美国国家公园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和标志。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需要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以满足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于是一个“国家公园运动”波及全球。至今世界上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2 600多座国家公园,平均占各国陆地面积的2.6%,其中美国国家公园的保护利用始终是最好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尤其是国外游人。美国只有200多年的立国历史,但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保护单位有7万多处,而具有5000多年不问断文明历史的中国,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却只有6万多处,岂不令人汗颜! 北京比巴黎差在哪里 许多国际游客站在 * * 广场瞻仰故宫时为其碧瓦红墙、庙堂巍峨而深深赞叹,而了解北京这座古都历史的专家和老人们,却为它在过去的这个世纪里渐次消失的其他种种古都风貌而深感惋惜。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巴黎比北京做得更好。 法国政府极为重视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上,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围绕老城建新城,如巴黎,把塞纳河两岸的中心部分定为历史街道,保存了大量19世纪以前的历史建筑和原物环境,既不拆除那些低矮老旧的建筑,也不拓宽狭窄的街道,成功地保存巴黎老城的历史风貌,同时围绕老城另建新区,成为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 二是在老城一侧或边缘建新城。如里昂、尼斯等城市的发展建设都尽可能完好无缺地按原貌保存老城,而在老城一端或边缘建设新的商业区和工业区。法国凡定为保护区的城镇建设都是如此,充分体现其历史文化风貌,成为法国国家和民族骄傲。 法国不搞人工历史景观,认为那是伪古董,“历史遗产不可再造”,“人类可以飞出地球,但再造不了历史遗产”。当我们在风景区内大搞快速交通之际,据统计,法国每年有3 100万人在进行远距离徒步旅行,占其总人口(近5 000万人)的62%。 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世界上十分出色的,不但延续和弘扬了法国传统文化,而且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并没有以破坏遗产为代价。
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沉默不如抗争 曾几何时,中国人对性骚扰一词还很陌生,人们习惯于用“耍流氓”来指异性对他人进行有性倾向的身体接触或语言侵犯。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才逐渐知道了来自西方的“性骚扰”这一概念。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性骚扰”这一敏感词语被媒体反复提到;武汉、北京的两起“性骚扰案”被闹得沸沸扬扬。国内“性骚扰”立法的准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有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84%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其中,尤以30岁以下的未婚职业女性深受其害。无时无处不在的性骚扰,给广大女性生理、心理和感情上带来沉重的“灾难”。 浙江,是一个拥有2291万女性的大省,去年性骚扰投诉竟为零。这个人口大省真的没有性骚扰吗女性专家说:不是隐忍在作怪。女性们畏惧一旦把遭受性骚扰的事儿主动说出来,遭受的创伤可能更大。 据广州日前对100位常乘公交车的女性调查所得,虽然六成多的女性亲身经历或亲眼见过性骚扰。但是,大多数被骚扰者都只会做“沉默的羔羊”,尽量躲避,只有不到一成的女性会大声斥责对方。另据调查,虽有84%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但她们大多选择忍气吞声,因为法律无法给予“色狼”惩罚。忍和躲,几乎是所有遭受骚扰女性的主要选择。 其实,坏人总是心虚的,对付他们就要勇敢站出来才行。除了忍和躲外,还有一些防”狼”妙招: 严词斥责。一名叫莉莉的女孩一次在公交车上,发觉身边的男人的手竟然往她身上摸,她往旁边躲一步。莉莉怒上心头,用指甲狠狠地往他手上掐去。他的手不敢乱动了,却仍不肯缩回。于是,莉莉一把抓住他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嚷道:“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要脸啊,手放在哪里”骚扰者不敢申辩,车一到站,便灰溜溜地下去了。 以牙还牙。某辆公交车上很挤,一个男人总是在一个女孩身上磨来磨去,这女孩很快反应过来,对那男人斥责:“你干嘛,再动我就不客气了!”声音很大,半车厢的人都能听到,那男人也一愣。随即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面孔:“你当你是啥人啊神经病!”还没说完,就听到“啪”的一下,女孩打了他一个耳光。乘客都开始小声七嘴八舌起来,一时间那男人尴尬异常。最后甩了一句“算你狠”便跳下车跑了。 女同胞相助。一个夏天的早晨,天气酷热,空调车很拥挤,过道只能并排容纳两个人。突然,一个女孩神情有些慌张,还不时地回头看看站在她后面的一个中年男人。旁边的一位中年女性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也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希望他能够就此住手,但他却无动于衷。这时,她拉了一把那个女孩,女孩立刻紧靠着她,那个男人便无计可施了。 让其现丑。曾经有一名女孩遭骚扰后,果断地把骚扰者交给了警察,警察又把那骚扰者交给了单位的领导。据说,骚扰女孩子是这个男人的拿手好戏。有一次和太太乘公交车,他还忍不住捏旁边女孩一把,太太发现后,骂了句“变态”。单位女同事被他骚扰过的都有苦说不出。大家以为他心理有点问题,也就没有和他计较。那位女孩却治好了他的“病”,自从在单位出洋相后,那男人规矩多了,不敢在女孩面前动手动脚,原来他压根儿不是什么心理问题,而纯粹是道德问题。 性骚扰并非中国特有的产物,这一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1985年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把“使青年妇女不受性骚扰”列为主要目标之一。联合国的《消除对妇女暴力行为宣言》要求,所有加入这个宣言的成员国都要在本国范围内,运用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一切措施去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包括性骚扰行为,中国政府也加入了这个宣言。 在我国,“性骚扰”还不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而仅仅只是描述了一种与性别尊严相关的社会现象。早在1998年,就有人提出对性骚扰这种行为进行立法的提案。但是,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一个界定的问题。而在国外,很多国家关于性骚扰的概念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界定。在反对性骚扰问题上,过去人们都认为性骚扰行为是一个道德调整的问题。这也是立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 我国在涉及到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制裁侮辱妇女的行为,制裁对异性的人格侵犯的行为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现行的法律规则,尽管这些法律规则还显得比较原则,但毕竟已经具备了一个制定反骚扰立法的基础。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癸尊等32名代表正式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性骚扰法》的议案,关于反性骚扰立法的讨论已经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已经委托全国妇联就此做基础调研工作,调研方式包括在网上广泛地征求意见,同时召开专家座谈会等等。但是,立法是一个理性和审慎的过程,任何一种社会现象上升到立法层面都要经过很多调查考证。对于性骚扰,在我国还没有相应充分的理论研究,而且现实中也没有大量的司法案例进行总结。按照立法法规定的立法程序,反性骚扰法律的出台,至少需要三年。相比较而言,我们更应加强妇女 * * 意识,更应该关注一种健康道德观念的培养,倡导全社会对人格和性别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