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折价发行了面值为2500万元的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2000万元,票面利率为4.72%,债券实际利率为10%,次年1月5日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A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建造一栋五层的办公楼,办公楼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建设,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假定当日一次支付工程款3000万元,工程于2007年底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支付工程款尾款60万元,其中该办公楼第一层的实际成本为7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将用于经营性出租或出售。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办公楼,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净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于年末计提折旧。2007年12月31日办公楼第一层出租给中国银行作为储蓄所,租期为5年,从2008年末开始支付租金分别为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40万元、20万元,其余四层办公楼交付管理部门使用。2008年末收到租金为100万元,2008年末办公楼第一层的公允价值为850万元。2009年末办公楼第一层的公允价值为810万元。采用实际利率法于年末摊销。除该借款以外无其他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要求:
(1)编制2007年1月1日支付工程款的会计分录。
(2)2007年12月31日计算有关应付债券的利息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3)编制2007年12月31日支付工程尾款的会计分录。
(4)编制2007年12月31日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会计分录。
(5)编制2007年12月31日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6)编制2008年12月31日收到租金的会计分录。
(7)编制2008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8)2008年12月31日计算有关应付债券的利息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9)编制2008年12月31日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10)编制2008年12月31日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参考答案:
(1)编制2007年1月1日支付工程款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2)2007年12月31 日计算有关应付债券的利息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实际利息费用=2000×10%=200(万元)
应付利息=2500×4.72%=118(万元)
实际利息费用与应付利息的差额=200-118=82(万元)
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费用为200万元
借:在建工程 200
贷:应付利息 11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2
(3)编制2007年12月31日支付工程尾款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60
贷:银行存款 60
(4)编制2007年12月31日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2560
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成本) 700
贷:在建工程 3260
(5)编制2007年12月31 日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6)编制2008年12月31日收到租金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其他业务收 60
其他应付款 40
(7)编制2008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48.64
(8)2008年12月31 H计算有关应付债券的利息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实际利息费用=(2000+82) ×10%=208.2(万元)
应付利息=2500×4.72%=118(万元)
实际利息费用与应付利息的差额=208.2-118=90.2(万元)
借:财务费用 208.2
贷:应付利息 11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90.2
(9)编制2008年12月31日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10)编制2008年12月31日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贷:投资性房地产—办公楼(公允价值变动)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