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A.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B.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C.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D.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D项明显错误,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材料描绘的明显是鸦片战争以后的情景。故选D。材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英国人想打开中国国门的疯狂的想法;鸦片战争后很长的一个时间英国商品销售的不好关键在于小农经济的抵制,这也决定了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ABC均正确。考点:鸦片战争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销售受到严重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