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分置北庭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史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术也传入西方。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以菲律宾为中转而进行。万历四年(1576年),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中菲间的贸易迅速升温。福建、广东海商“将中土丝、绵、缎布、磁、铁贵货到彼番国,不卖货物,止卖金银”。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商品,西班牙人只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为维持这样一种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他们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西海岸Acapulco港,横越太平洋至菲律宾的航线。

——摘编自杨天明《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

答案

参考答案:

条件:丝织技术先进,西方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大;唐前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国家统一;政府设置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粟特人的重要媒介作用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发展受西方对中国丝织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全盛还与唐代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唐代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有着必然联系,依据材料可以得出机构的设置和粟特人的作用。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