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 * * 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材料。
材料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材料。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立刻联想到什么?(答: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放映录像)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
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
生:发光、放热等。
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
生:氧气。
师:对,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
1.所有的物质都能烧烧吗?
给出一些物质,选择可以燃烧的:
木条、蜡烛、小煤块、小石子、纸张、酒精、玻璃、棉布。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对本节课进行学习评价设计。

答案

参考答案:(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2)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②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①学生活动评价(分值50%)

“燃烧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评价项目 质性评价 量化评价(等级分)
具体评价内容 填写具体事实 满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1 提出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6
2 做出假设 1.物质可燃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6
3 设计实验方案 能否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10
4 实验操作 能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是
否规范、有效
10
5 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推断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6
6 表达和交流 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表达与交流的
能力
6
7 反思、提出新问题 物质在其他气体中能燃烧吗? 6
等级 总分 50
评语(教师填写)
自评(×40%) 小组互评(×30%) 教师砰价(×30%) 总评
②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分值50%)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笔试测验的方式进行。本课题设计了10分钟测试题(课内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结果给学生打分。两次评价的总分即为学生该课题的总成绩。

多选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