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有何区别如何对待一个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答案

参考答案:正式群体是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它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正式群体得到学校的支持,并接受班主任和有关教师的领导。它的目的责任明确,成员稳定,有一事实上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活动开展经常。正式群体如果组织得好就能有力地团结、教育全班学生共同前进。因此,正式群体在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非正式群体大都自愿组合,三五成群,人数不等,一般偏小,成员性情相近,志趣相投,有共同的需要,由较有威信与能力者领头,活动由大家商量确定或由领头根据大家需要而定,易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2)对待非正式群体的方法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的一面,如它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集体活动之不足,但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的一面,如容易造成班级分裂,为哥们义气闹事等。
基于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的特点,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而要关怀它和尊重它,看到它的积极一面是主要的。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把那些在非正式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正式群体的适当工作。这样就能使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关系融洽、目标一致,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班主任只有正确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真诚地给予帮助,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才可能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材料2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的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它的对手的关系,对手就是那只老虎,那只老虎叫“饥渴”,最后那个少年逐渐意识到,老虎不是用来消灭的,而是用来相处的。在茫茫大海孤舟上,他必须和这只虎共存,而不是消灭这只虎,这样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个人在海上漂流时很容易精神恍惚,即使是有水有食物,也会因精神崩溃而死。老虎是他的挑战,他与对手逐渐形成博弈相处,形成相对和谐相处的关系。

材料3


兔子的“生态学”。我们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并不是因为兔子很爱窝边草,也不是因兔子有环保意识,它要保持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而是因为,如果兔予吃了窝边草,就会暴露它的家园,它的生存基地。工业社会以来,我们人类的行为有时候连兔子都不如,总是在以利益最大化的思维,以最快的、最浅近的、最急迫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获取我们的所得。所以我们真的要学一学兔子。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兔子不吃窝边草”给予人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