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据材料1和材料2简评马克思对上述观点的批判及对矛盾的合理解决。
参考答案:选做题Ⅰ
(1)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曲折,西方资产阶级弹冠相庆,欢呼“社会主义的大失败”和“资本主义的巨大胜利”。然而这种所谓的“资本主义”对“ * * 主义”、“社会主义”的“巨大胜利”不仅没有给世界人民带来和平、繁荣与发展(而西方资产阶级曾经是这样向世界人民,特别是原苏联东欧国家人民这样许愿的),相反它带来的却是:第一,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恶性发展,在失去苏联东欧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制约的情况下,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世界事务中更加为所欲为,对世界和平、各国主权造成了更大危害。第二,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更加被美国等西方大国所控制,国际关系更加不民主,以奴役和剥削为特征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得到加强,世界各国及其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被削弱和剥夺。第三,原苏联东欧国家人民普遍贫困化和社会两极分化,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当今世界,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国际经济关系严重失衡的现象更加严重。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上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曲折不仅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严重倒退,是资本主义的暂时“复辟”。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所谓“胜利”都是“得不偿失”的。
(2)在1989年的东欧剧变中,波兰是最早进行“剧变”的国家。但13年来,波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只对少数人有利,大多数人在这种变革中破产和贫困化;失业人口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公有财产流进少数人的腰包。波兰剧变13年后,波兰人民否定资本主义道路的情况说明:东欧国家原来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有它的种种不足,但它却是最能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在东欧各国遭受曲折后,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实践再次证明,真正能够代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利益的,为大多数劳动者谋福利的制度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3)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导致两极分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建立在维护西方利益、反映西方价值观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之上,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又拥有经济、政治、军事、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得全球化向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制造了全球更大的不平等、不公正。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能赢得平等、公正、互利、共赢的全球化。
选做题Ⅱ
(1)爱尔维修是,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对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思考及回答是他的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材料1的有关内容,爱尔维修的主要观点是:人是环境的产物,这里的环境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其中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是这些内容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此,人是环境的产物也可以说成法律、政治决定一切。要改变人的状况,首先要有好的环境、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而法律政治制度又是由人所制定的,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制度,只有天才人物的理性才能制定出好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为人的存在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爱尔维修的上述观点陷入了循环论的圈子里:人是环境的产物,而环境又由人的理性(天才人物)所支配。究竟是人决定环境还是环境决定人呢在他那里,这是不可解决的矛盾。原因在于他在社会历史观上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始终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转圈子,阶级和时代的限制使他跳不出这个圈子。
(3)马克思批判了上述观点,认为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其结果是导致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马克思针对爱尔维修等人只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不懂得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的错误的、片面的观点,认为实践是解决这个内在矛盾的根本途径。他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改造环境,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由此可见,实践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的共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