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是中 * * 党成立90周年。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政法委研究决定,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法机关的新变化、新气象。
材料二:中 * * 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于2012年5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座谈会。他强调,各级政法机关要强化 * * 意识,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 * * 的统一。牢固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 * * 并重的观念,既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依法维护公民、社会和国家利益,又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从法与 * * 的角度谈谈执法为民理念的的基本要求。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所谓 * * ,是指每个人作为人所应该享有或者享有的基本权利。 * * 在根本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为了保障 * * 的实现,必须被法律化,但是,并非所有的 * * 都实际上被法律化。 * * 与法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权利与法的关系。 * * 的确立,取决于国家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也取决与一个社会和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和信念。
* * 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 * 对法的作用体现在:(1)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2)可以诊断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 (3)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
法是 * * 的体现和保障。无法律则无 * * ,没有法律对 * * 的确认和保护, * * 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有状态,经常面临受侵害的状态而无法救济。法对 * * 的保障具有以下优势:(1)它设定 * * 保护的一般标准,避免其他保护手段的随机性和相互冲突的现象;(2) * * 的法律保护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因此具有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权威性。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是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它包含以下意义:(1)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精神贯彻和体现在具体的法治实践中,突出人在法治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2)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的改善是人民群众最主要、最直接的愿望。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法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法律的特殊社会功能,依法妥善、及时地处理和化解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矛盾,推动人民群众生存和生活状态的实际改善。(3)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理性文明执法是人民群众对于执法活动的强烈要求。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从有利于人民群众出发实施执法行为,冷静应对处置各种矛盾和冲突,遵守执法程序,讲究执法方式,改善执法态度,注重执法艺术,始终做到仪容整洁、言行文明、举止得当、尊重他人,使各种执法活动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充分理解和接受。(4)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便民利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在法治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要在不损害实质性法律利益和不违反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人民群众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各种便利。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主动、热情和高效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执法活动的配合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