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述国统区国民党管理控制学校的措施。

答案

参考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把各级各类学校置于其严格控制之下,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非行政措施,对学校和教师、学生的管理和控制有愈益严厉之势。国统区国民党管理控制学校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整饬学风”,建立训育制度
①“整饬学风”。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训政”时期施政宣言,在教育方面提出普及“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为此严令各学校决不能放任学生参加政治斗争和社会斗争。此后,接二连三地发布整顿学风的命令。1929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训令所属大学、教育厅局和学校“整饬学风”,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各学校注意严格训练,规范校纪;地方行政长官协同教育部门对学生中妨碍社会治安者严予制裁,务使学风不变,蔚成良模。一些地方政府假“整顿学风”,以捕共为名,搜查各校,逮捕学生,不经审判,当街劈杀,令人发指。
②建立训育制度。在政府对学校实行高压的同时,又通过建立训育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严格管理。1929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实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制定的《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设立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查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行训育制度。从实施训育制度起,国民政府历年所颁有关训育的法令法规多达数十个,详细规定训育的实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训育更为加强。
③施行导师制。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一步控制学生,强化学校的训育,1938年3月,教育部公布《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导师制度。导师制具体实行的要求:中等以上学校每一年级学生分成若干组,由校长指定专任教师一人为导师,学校设主任导师或训育主任一人,总领全校训导;导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业和身体,均应体察,作详细记录,按月报告训导处和家长;训导方式除个别谈话外,还可有本组学生的谈话、讨论;学生不堪训导,由学校除名,学生毕业必须有导师的“训导证明书”;导师授课时数可以酌减,但不减待遇。
(2)实行童子军训练和军训
为了严格控制学校和学生,作为对学生训育的组成部分,国民政府在小学和初中实行童子军训练,在高中以上学校实行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用管理军营的办法管理学校,用管理军队的办法管理学生,其目的在于养成儿童青少年的绝对服从意识、划一行动习惯、团体主义精神和军事知识技能。
①童子军训练。童子军是一种使儿童少年接受军事化教育训练的组织形式,于民国初年传入中国。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1937年1月颁发的《初级中学童子军管理办法》,童子军的组织和活动方式为: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童子军团,校长任团长,主持军训等一切管理事务;初中学生均实施童子军组织管理;学生起居上课一切作息,均以号音为准;早晚举行国旗升降典礼;随时对学生进行服装、用品、勤务等项检查,予以矫正和奖惩;设童子军教练员主持训练管理一切事务。此外,对童子军的服装、出行、请假、寝食、上课、操练等,都规定了严格的纪律,违者惩办不贷。
②高中以上学生的军事训练。192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的《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提出了“各学校要增设军事训练”,并规定军训活动的方式、科目、时间等。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步子加快,对学校学生的军训也在加紧进行。国民政府对青年学生的军事训练逐渐蜕变为反对 * * 党、 * * 人民、摧残学生、穷兵黩武的工具。
(3)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
为了从教育内容方面管理和控制学校,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教育部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法令,严格规范和统一全国学校的课程与教科书。
①颁布课程标准。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大、中、小学校的课程标准,并十分强调课程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不允许学校有自主权,尤其是将公民、党义、“三民主义”、童子军训练、军训等硬性规定为必修科目,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学校教育的控制。但另一方面,颁布课程标准,实际上又规定了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有益于规范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②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早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为肃清教育领域内的封建专制主义,确立民主共和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所采取的一项教育措施,就是规定禁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要求各书局删改教科书中涉及清政府教育精神和制度的有关内容,并于1912年5月颁布《审定教科图书暂行章程》。
国民政府建立和完善教科书审查制度,是借助教科书贯彻国民党的党义和“三民主义”精神。但由于教科书编审制度的建立,也对全国教科书的编写、出版起到规范作用,尤其是在教授专家学者、富有实践经验的学校教师、校长和出版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国民政府时期也确实出版了为数不少的优秀教科书,提供了不少教材编纂经验。
(4)实行毕业会考制度
1932年5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以“整齐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学生的毕业程度和“增进教学效率”的名义,公布了《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通令各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所属公立及已立案的私立中小学应届毕业生,在经过所在学校考试合格后,实行会考。要求各科考试成绩合格者始得毕业;一科或两科不及格者,可复试一次,复试仍不及格者,可补习一年再参加该科考试一次;会考三科以上不及格者,应令其留级,亦以一次为限。
作为一个区域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建立统一的会考制度,客观上会对整齐各地各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作用。而且,通过会考建立一种中学教育阶段学生培养和学校办学的合格认定制度,也不是全无是处。事实上社会公众也有赞同通过一种方法来考察学校工作成效者。但在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会考,使之成为对学生和学校的严格管理、有效控制的手段,使之成为学生的羁绊而令其无暇无力旁顾,使之成为政府对学生求职就业的操纵和控制,这些目的才是最主要的。师范学校的毕业会考和大专院校的总考制尤其显示了这些出于政治考虑的意图。
国民党政府对学校的严格管理固然有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一面,但也有在教育领域里排斥 * * 党和其他进步思想影响,落实专制统治的一面。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