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二、资料1.奥林匹克精神加上中国民族文化就是“人文奥运”。匡国良、韩铁城等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人文奥运”问题应该增加内容。人文奥运不仅仅是一个古都风貌的问题,还要有独特的民族内涵。奥林匹克精神加上中国民族文化,就是“人文奥运”。我们要充分挖掘北京的文化底蕴,使外国人佩服,北京人受教育。吴江委员说,在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拿什么展现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现在应尽快拿出方案。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如何防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文化传统应如何传承如何体现民族特色如何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在奥运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打破条块分割的现状,形成一个大的合作平台,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新北京、新奥运”的提法不如“老北京、新奥运”贴切,中国展现给世界的应该是她悠久的传统、古老的文化。“老北京”本身就是一块品牌,这才是人文奥运的深层次涵义。张妙弟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在“人文奥运”这一问题上缺乏高度认识,在城市宏观管理层面上缺乏确切的、有力的定位和与之相符的任务目标。建议以树立北京“东方文化之都”品牌为载体,更好地体现“人文奥运”这一主题。王如松、佟永贵等委员说,迎接奥运应着眼于后奥运时代。在抓好今年和今后2。3年工作的同时,还应紧紧围绕“五个统筹”,着重在区域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明确具体指标和任务,在更长远的、战略的问题上做深、做大。孙宝启委员说,几天前,市2008年奥运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召开训练场馆项目预业主会议,其中主要一项内容就是要求各区县签订训练场馆建设承诺书。但是对承诺的内容,谁都不知道有哪些,诸如承诺什么、建设目标、技术要求、质量标准、资金落实情况都不清楚,但就是要签,让人觉得特别荒唐。办奥运要在更人文、更务实上下功夫,不要出现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祁岳宽委员,张仲霖委员说,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软环境是筹办奥运最具挑战性的任务”,赛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的举动都会给北京的形象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事先考虑,提前教育。时间无多,应该明确市民素质教育的主管部门,借奥运契机,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建议从各个学校的文明礼貌教育开始抓,尽快提升全市人民的文明素质。此外,对北京大量的流动人口,也有必要施行有效的文明教育措施。李隼、冯美云、张仲霖等委员说,“人文奥运”不能忽视全民健康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北京上班族中亚健康人群庞大,肥胖人口大量增加。我们应该从中小学生做起,在全体市民中普及健康知识和理念。张凯委员说,“人文奥运”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道德教育、素养问题。现在提倡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还应该加上提高个人道德这一条。要向雅典奥运会学习,要通过办好奥运会,将“人文奥运”的目标落到实处。2.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以奥运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也日益精彩,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奥运会会徽、主题口号的发布以及奥运吉祥物的推出,精彩纷呈的奥运文化活动使得“人文奥运”的理念深入人心。记者:我手中这个可爱的福娃宝宝自去年11月11日诞生以来,受到了不少观众朋友的喜爱。9月6日,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也将发布。随着残奥会吉祥物的推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形象景观包括会徽、主题口号等都将陆续发布完毕。剩下来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奥运火炬了。虽然奥运火炬还没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但今年2月已初步确定火炬传递的国内路线,奥运火炬将走遍国内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此外,奥运火炬还将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奥运会开闭幕式创作方案是今年文化活动的另一重头戏。今年4月,开闭幕式主体创作团队确定。目前导演组成员加强了工作力度,策划研究入选方案,预计今年年底创意方案将初步定型。北京奥组委 * * 刘淇:我们这个开幕式,要让中国人看了不觉得落人俗套,外国人看了觉得是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反映。要做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为了更好体现“人人参与”奥运的精神,北京奥组委举办了多次面向社会的征集活动。其中,奥运歌曲征集共收到世界各地的数千件作品,产生了34首优秀奥运歌曲。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口号征集也即将结束。一系列奥运文化活动的举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参与奥运的精彩。3.当一个人不远千里甚至万里到一个城市观光,发现这里最值得一看的地方都被脚手架和安全网笼罩,其心情的沮丧程度可想而知。8月8日,北京市举行了“奥运倒计时两周年”活动仪式。也就是说,从那一天起,离中国人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开幕只剩2年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大型的体育盛会来说时间并不算多,许多细节必须要在这期间得到解决,而细节正是国家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可以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伟大的奥运会,还是一届遗憾的奥运会将由这些细节决定,已经有无数的经验证明:“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是否能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从来就没有人产生过怀疑,但对于北京宣扬的“人文奥运”精神能否得到完全体现,却也从来不让人放心。因为在许多细节上,“人文奥运”还是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没有落到实处。众所周知,人文精神蕴涵在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在人的情感里、行动上、实践中,是社会化生存中的人如何实现个体化的关爱。人文精神说穿了就是一种爱,是一种尊重。但北京能让我们得到这种爱,这种尊重吗就在“奥运倒计时两周年”活动仪式刚刚结束,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在内都报道了这样的内容:为了迎接奥运会,故宫、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北京著名景点都在维修,但都没有对游客进行必要的提醒,门票价格也没有因景区缩水而有所下调,引发了游客们的强烈质疑。在采访中,故宫的一位工作人员还对着央视的镜头大喊:“故宫是国家的……”其粗鲁的态度通过电视镜头传给了亿万电视观众,不要说人文精神,就连做人的基本礼貌都没有。如果不是央视记者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切,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蛮横语言出自一个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之口。或许在这些单位的人看来,因为举办奥运会是国家的事,所以景区维修既不用告知也不可能降价,至于游客的感受更不必理会。这哪还有人文精神在里面本来,借举办奥运会之机对这些景点进行维修无可厚非,北京本地的居民也早已经知道此事,但问题是故宫、颐和园等这些景点是世界遗产。既然是世界遗产,那么它就不是哪个城市哪个国家的,更不是哪个部门的私人花园,而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只要愿意都有权利来参观游玩。作为景点的管理部门,有义务将景区内维修的事实,通过各种方式告知人们,对已经知情但仍然愿意来玩的游客,也应该采取降低门票价格等措施进行弥补。香港迪斯尼乐园对开业之初“退票”事件的处理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但这些年来,国内一些景区挟资源垄断优势屡屡上涨门票价格,即使饱受社会各界诟病也不会改变“老大”作风,故宫、颐和园等之所以不为游客折腰,也正是因为掌握垄断资源而有恃无恐。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希望通过举办奥运会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北京的城市形象,北京奥运之所以提出“人文奥运”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但现在有些部门对本国公民尚还缺少人文关怀,我们又怎敢指望他们在2年后向全世界展示“人文奥运”三、申论要求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2.根据给定资料的相关信息,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谈谈如何才能让“人文奥运”的观念深入人心。3.“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理念,请围绕这一理念,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心中的“人文奥运”。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1200字。
参考答案:1.“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个理念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把握的一个概念。虽然我国一直在积极倡导向雅典奥运会学习,要通过办好奥运会,将“人文奥运”的目标落到实处。但还有一些人缺少人文素养,离人文这一理念还有一定距离。2.(1)中国观众一些不文明行为已在“老外”面前留下了极差的印象。因此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主题进行宣传或者培训。(2)出版奥运时期的出版物及反映人文奥运的出版物,确立奥运导向,为办好奥运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3)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奥运理念、心理健康等多方位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作为志愿者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4)在全体市民中普及健康知识和理念。(5)通过丰富多彩的奥运会相关文艺表演,精彩纷呈的奥运文化活动使得“人文奥运”理念深入人心。3.我心中的“人文奥运”我心目中的“人文奥运”,不仅运动员应当是健康、快乐的,而且体育应当真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要为青少年建造更多的篮球场、足球场,为中小学建造足够的操场。随着“福娃”的诞生,北京的奥运气氛越来越浓。日前,北京市挂牌了一批“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在大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并决定今后3年北京市的中考和高考将“适度反映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弘扬奥运精神是件好事,但是否要与中考、高考挂钩则另当别论。北京市申奥的口号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关于什么是“人文奥运”,北京古都文化的保卫者提出过一个解释:把人文留给奥运。别为了开会,到2008年把老北京全部拆光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北京市所剩无几的胡同、四合院仍处于高危期,仍然在不断被拆毁。但本文讨论的,是另一个有关“人文奥运”的话题。去年12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曾四次获得奥运会冠军的英国划船运动员马修·平森特爵士,造访北京某体校,看到教练体罚运动员而“深感震惊”。一个男孩背上清晰可见的红印说明,他刚刚被教练打过,其他学生也讲述了老师打人的事情。但最令他震惊的是体校副校长借用中国的老话说“不打不成才。”我们从自身的经验都不难明白,上述的那种体罚,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具有某种普遍性,“不打不成才”的确是中国深入人心的一种教育文化。一些农村家长对老师的最大信任,是说把孩子托付给老师,就当自己的孩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最近的案例,不久前在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的13岁女孩胡丁琦的父亲,到处宣传的教育经验居然是“400个耳光打出一个钢琴才女”!他理直气壮地说,郎朗也是这样被打出来的。尽管一些家长、老师有时难以戒除打孩子的恶习,但公然鼓吹、传播打人的文化,的确令人匪夷所思。就体育训练而言,我觉得偶尔动手惩罚,也许并不是最恶劣的。中国还有一个深入人心的迷信叫“苦练”。然而,小学生将一个单词抄5遍是学习,抄20遍是强化训练,抄100遍、200遍,就不仅是体罚,而且是折磨和摧残儿童了。我们在媒体上就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超常规、超强度的“魔鬼训练”。它的特点就是无视运动员正常的生理、心理和生活需要,摧毁了运动员对体育的任何兴趣。雅典奥运的网球女双冠军得主李婷,曾因故离队两年到高校学习,其间根本不碰网球,甚至根本不能见到网球,遇到网球场绕着走。她的这一反抗,成为一个重要的契机,一次自我修复,使她重返球场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跳水皇后高敏新出的自传《追梦》,也谈到对跳水陷入精神危机,单调机械的高强度训练和金牌压力使她走到了自杀的边缘。毫无疑问,体育训练本身是单调枯燥的,竞技体育自有其残酷的一面;但是,即便在这种高强度的、残酷的竞技备战之中,仍然有一个公认的合理的底线。运动员是人,有自己的个性、选择和权利,有休息权和娱乐权;少年运动员是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表现,是无限追求技巧和难度的倾向,这不仅存在于体操等项目,也存在于杂技之中。几年前,就有国际组织对杂技超越人体极限、高难度的技巧提出质疑,因为看杂技是审美而不是冒险。无论体操还是杂技,近年来都出现了反对片面加大难度的呼声,而更加强调协调和美感。这首先是出于对运动员健康和安全的人道考虑。归根结底,体育不是目的,金牌不是目的,奥运也不是目的。如果把“人文奥运”理解为“以人为本的体育”,那么,的确还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请看一组数据: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得到的国家财政拨款是50亿元,但仅有180万元左右分配给负责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群众体育司,群体司被戏称为“穷体司”。因而,我心目中的“人文奥运”,不仅运动员应当是健康、快乐的,而且体育应当真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要为青少年建造更多的篮球场、足球场,为中小学建造足够的操场,使沁源二中那样在马路上跑步的悲剧真正绝迹。(杨东平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