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案例,回答以下各题:
赵先生是生意人,经好友介绍和孙女士相识并于2001年1月与孙女士结婚。2003年6月,他们的儿子小赵出生了。结婚以后,孙女士整天忙于家务,辞去了原有的工作。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赵先生渐渐疏远了孙女士,家庭生活常常出现冷战的局面。2005年,赵先生提出协议离婚,提出儿子可以跟孙女士一起生活,自己每月支付儿子至18周岁以前的生活费用和一切教育费用。同时,考虑到补偿孙女士这几年来对自己的支持和对家庭的付出,赵先生提出每月向蔡女士支付赡养费2000元,支付10年。孙女士同意离婚,但害怕赵先生不能履行每月支付的协议,而要求赵先生一次性付清给自己的赡养费和儿子的生活、教育费用。赵先生担心她的再婚配偶会挪用或侵吞了自己给付的赡养费和儿子的生活教育费。二人在这一问题上产生了纠纷。

下列关于遗嘱信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 遗嘱信托可以是口头形式

B.(B) 遗嘱信托在委托人过世后生效

C.(C) 遗嘱信托可以避免因遗产分配产生的纷争

D.(D) 遗嘱信托可以实现财产永续传承

答案

参考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拯救汉字教学

  ①日前,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等单位的几十位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他们还联名拯救日益被忽略的汉字教学,力图拯救在学校教学中汉语大有沦落为弱势语言的趋势。为此,他们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

  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赵明德愤慨地指出,汉语目前大有沦落为一种弱势语言的趋势,“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课程改革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课时的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③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现象。网络上的“错字”更是比比皆是,而且似乎社会还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应苛求,于是以讹传讹。专家们指出,浮躁的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里的学生。一些学生尽管也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了,但质量却下降了。这样的学生又出来再教学生,自然就“恶性循环”了。

  ④为拯救近年来语文下滑、母语降温的负面影响,这些大多已经满头白发的语言专家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汉字教学已经到了急需改变的时候了”。汉语拼音化也被专家们称为"世纪的误导"。

  ⑤专家们指出,基础教育的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的识字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

  ⑥当前的语文状况是怎样的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指出,一方面,课改的新理念在深入人心,探索在继续,取得不小成绩;另一方面,大、中、小、幼的各个学段都被削弱:课时减少,教材问题多,教法陈旧,效率不高。

  ⑦"识字成败是汉字教学成败的第一关,识字教材对语言的推广和使用至关重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就为汉字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为编写启蒙教材作者更是呕心沥血,传说《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曾为写此书熬成白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田若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教材。“记得有一年教育部召开课本主编会议,搞语文教材的有一二百人出席,这是一支难得的队伍,应该好好发挥作用。但是,这批人大多数被边缘化,实在不应该。”

  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戴汝潜则指出,目前还必须让学生摆脱西方语言学理念的误导。他说,如果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是脱离已有的母语基础的、不知其意的BPMF,何谈主体主动发展?如果书面语学习的第一笔就是强化与汉字毫不搭界的弧形笔画,何谈写好汉字?如果在尚无母语基础的情况下,大搞双语教学、 提倡与字母接轨、与拼音接轨,以至于“粉丝”、“梅地亚”之类司空见惯,何谈错别字不泛滥?(《北京青年报》)

1.造成现在汉字教学“恶性循环”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拯救汉字教学,专家们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识字教材对语言的推广和使用至关重要”,那么应如何加强识字教学?请加 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近年来哪些因素造成"语文下滑、母语降温"这种汉语在教学中沦为弱势语言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