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妥善解决 * * 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1923年中 * * 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 * * 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改造成为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大会接受 * * 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12日通过的《关于中 * * 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采取 * * 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 * * 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 * * 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做了准备。
材料2
“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 * * 党之基础。”为此,中 * * 党“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摘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人民网党史百科
材料3
“我们一定不要破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因此不应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如果解释为‘一切服从’蒋介石和阎锡山,那也是错误的。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
——摘自《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毛 * * 选集》第2卷,第540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材料3
“是否在革命战争胜利后就可以抛弃统一战线呢?不能够的。过去需要统一战线,今后同样需要,不仅需要,而且还要进一步巩固。如果抛弃了统一战线,革命还要遭受失败。”
——摘自《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邓 * * 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155页
统一战线在党所进行的中国革命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案
参考答案: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必要性。
首先,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还有顽固的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
其次,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党必须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最后,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第二,可能性。
首先,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这一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其次,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革命对象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