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C注册会计师正在拟定对Q公司存货的监盘计划,由助理人员实施监盘工作,以下的监盘计划和监盘工作有无不妥当之处若有,请予以更正。
(1) C注册会计师在制定监盘计划时,应与Q公司沟通,确定抽查的重点。
(2) 对外单位存放于Q公司的存货,A注册会计师未要求纳入盘点的范围,助理人员也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3) 在抽查存货盘点结果时,助理人员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目的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性。
(4) Q公司的一批重要存货,已经被银行质押,助理人员通过电话询问了其真实性。
(5) 对存放在露天的废钢料,助理人员认为全部过磅工作量大,准备到废旧物资市场请一位资深的收购员代为估算。

答案

参考答案:(1) 不妥当。为了有效地实施存货监盘,注册会计师应与被审计单位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注册会计师应尽可能地避免被审计单位了解自己将抽取测试的存货项目。
(2) 不妥当。对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得其规格、数量等有关资料,确定是否已分别存放、标明,且未纳入盘点的范围。对于被审计单位持有的受托代存存货执行有关补充程序。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向受托代存存货的所有权人确证受托代存的存货属于所有权人。
(3) 妥当。在抽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测试盘点记录的准确性;注册会计师还应当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性。
(4) 不妥当。如果存货已作质押助理人员应当向债权人函证与被质押的存货有关的内容,取得书面证据,必要时到银行实施监盘程序。
(5) 妥当。此“收购人员”是专家,不过在聘请前应了解其工作经历,是否与Q公司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等,如认为必要时,可另请“专家”复核,或通过分析性程序验证其估算的合理性。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 有改动)

小题1: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要“我”爬山?请结合文意,概括回答。(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小题3: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和《山就这么高》都是写如何面对困难,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概括两篇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4分)

小题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赏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