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1912年6月9号上海《民立报》的《东省之暗昧人物》一文载:“自国体解决,奉省营统张作霖虽亦悬树国旗,剪除发辫,似于共和亦颇赞成,及详细调查,知实因东督赵尔巽迫使之使然。故常怏怏不乐。在奉举动每出入必带壮丁五十名,皆盘辫于顶,作前清兵勇之状。张自己虽剪去长辫,而帽后犹露短尾,以示不忘旧义云。”这段材料本质反映了当时()

A.张作霖虽剪辫仍不忘前清旧义

B.兵丁蓄辫是反对共和

C.发辫成为政治立场的重要标志

D.东督赵尔巽赞成共和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得知,张作霖剪辫是因为赵尔巽的压力,而不是完全出于本心,所以“每出入必带壮丁五十名,皆盘辫于顶,作前清兵勇之状。张自己虽剪去长辫,而帽后犹露短尾,以示不忘旧义云”,表示自己仍不忘清廷的恩义。但是“悬树国旗,剪除发辫,似于共和亦颇赞成”,表面上又是赞同共和的。所以发辫成为政治立场的重要标志,选择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判断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