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某地(15°E)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1: 该同学在a至b时段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A.4个多月

B.6个多月

C.8个多月

D.10个多月小题2: 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日本春光明媚

B.北极出现极夜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小题3:观测时段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再减小、最后又增大

D.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又减小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题目分析:

小题1:注意图示的日出时间为国际标准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而当地经度为15°E,故当地地方时较国际标准时早1个小时,根据当地日出6:00应表示春秋分日,结合图示冬至日的位置判断,从a至b时段,大约较秋分日到春分日短1/4左右,,故判断约经历了4个多月。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冬至日,日出时间约为当地时间的8:00多,故判断当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而b应表示春分日不到,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图示观测时间在秋分日之后到冬至日到春分日之后,故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再变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应先抓住图示国际标准时与当地时间的差异,根据当地的日出时间与6:00的关系,判断春分日和秋分日的位置,进而分析a点、b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位置。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