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使螟虫死亡。研究人员将表达这种毒蛋白的抗螟虫基因转入非糯性抗稻瘟病水稻的核基因组中,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螟水稻。请回答:

上表中的抗螟水稻均能抗稻瘟病(抗稻瘟病为显性性状),请简要分析可能原因。
① ______。
②______。

答案

参考答案:①选取的F1是抗稻瘟病纯合子
②抗螟基因与抗稻瘟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解析: (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若抗螟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某条染色体上,则该染色体的DNA序列与普通水稻该染色体的DNA序列不同。(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抗螟:不抗螟=3:1,非糯性:糯性=3:1,且四种性状数量比接近9:3:3:1,故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抗螟、非糯性为显性性状。从F1中选取的该株水稻基因型为AaBb(A、a控制非糯性、糯性,B、b控制抗螟、不抗螟),表现型为抗螟非糯性,亲本中不抗螟糯性水稻基因型为aabb,抗螟非糯性水稻基因型可以是AABB、AABb、AaBB、AaBb四种。
(3)检验抗螟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以用自交法或测交法。(4)抗螟水稻均能抗稻瘟病,说明从F1中选取的是抗稻瘟病纯合子,或这两种显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13分) 

山就这么高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躯,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体,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小题1: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小题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划线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小题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4: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的感悟。(4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