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井下氧气浓度减小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较低的氧浓度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井下哪些地点的氧浓度会较低?

答案

参考答案:

井下空气中氧气浓度减小的原因有:坑木、煤炭及其他有机物氧化、井下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人的呼吸、井巷放出瓦斯等。不同的较低的氧含量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17%时,静止无影响,工作时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的现象;15%时,呼吸、脉搏急促,感觉及判断能力减弱,以致失去劳动能力;10%~12%时,失去理智,时间稍长即有生命危险;6%~9%时,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几分钟内心脏尚能跳动,不进行急救会导致死亡。在通风不良的巷道内,火区附近巷道内、采空区的废巷内、有大量瓦斯涌出的巷道内以及停风的独头巷道内,氧气的浓度都可能很低。

综合题

(18分)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沿用至今。

——《中国经济周刊》

材料二 中 * * 在发展工业化早期谈过:“既要工业化,就会要提取农业剩余,只能让农民做出牺牲。”之所以赶农民出城,并不是为了保护城市人的利益,而是要保证工业化。这就是社会平等与高速度的工业化建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

——凤凰视频《中国户籍制度变革实录“户口”》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与“五四宪法”相比在户籍管理上的变化之处。(4分)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8分)

材料三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去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上相当于第五大人口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让农民工真正转移成市民,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是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新华网《十八大报告传递行政、户籍制度等改革新指向》

(2)材料三反映出中共十八大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怎样的“新指向”?(2分)

材料四 户籍制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存在着,它既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非中国所特有。但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当代中国的户籍身份仍具有等级性和世袭性;户籍迁移实行事前许可制,与国际惯例不符……

——接栋正《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4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