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基尼系数。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的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火,超过0.5说明出现了两极分化。当然,基尼系数不是绝对的,运用它时必须考虑具体条件,如它会受到测算的区域和人群的大小、统计数据的真实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我国的基尼系数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21—0.24,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16—0.18,说明当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基本上呈现平均主义状况。到2000年6月,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达到0.408,而且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曲线来看,仍呈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前者是后者的3.11倍。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更大。 1978年,工资最高行业的工资是最低行业的1.38倍;2002年,我国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最高为最低的6倍多。
材料3
党的十六后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2005年3月5日,温 * * * *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抓紧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分析其原因。
(2)怎样看待当前居民收入差距
(3)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指出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参考答案:(1)材料1、材料2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共同贫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了包括分配体制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传统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以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从我国改革的轨迹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一直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倾向,如果政府对收入分配未能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甚至会产生两极分化。第三,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收入差距更趋扩大。
第二,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比较明显。(1)以手工、半手工等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于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城市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收入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低收入的农村劳动力必然流向城市,分享城市的高收入。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政策,这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2)国家政策保护了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城市劳动力就业相对更为充分: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处于放任状态,未被充分利用。实际就业状况与收入状况呈现直接的相关关系。(3)户籍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子女就学、享受公共服务等问题,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使收入差距处于相对刚性状态。(4)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
第三,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如个人所得税政策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四,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也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目前存在的地区收入差距,大多在历史上就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自然地理上看,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相差悬殊,这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五,少数人因不合理甚至非法收入而暴富。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少数人钻体制、政策和法律的空子,甚至违法乱纪,聚敛了不义之财,扩大了收入差距。
(2)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适当差距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差距过大,又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效率。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收入差距处于从合理区间向过大区间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调查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既有量的标准,又有质的界定。从量上来说,一般指基尼系数超过了0.5;从质上来说,是指全社会形成了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明显对立的两极,社会矛盾激化,影响了社会稳定。
我国的社会发展指标如文化、科技、教育、环境等的差距,无论从区域看还是从城乡看,都小于人均收入差距,而且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大大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根据库茨涅兹倒U曲线理论所揭示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规律。一个国家在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收入差距先呈扩大的趋势,然后才进入缩小的区间,即: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收入差距会扩大: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量时,收入差距就会逐步缩小。倒U曲线反映了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在一定时期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难以避免的。
(3)缩小收入差距,必须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始终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发展中的差距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也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到一定程度,收入差距才会呈现相对缩小的趋势。
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如偷逃税款、制假售假、贪污受贿等:整顿不合理收入,主要是加强对少数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消除因行业性质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调节过高收入,通过完善制度和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健全对个人收入的监测,特别是对高收入群体的监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在适当时候开征遗产税;完善和规范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加快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
努力解决城乡贫困人口问题。对农村来说,主要是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扶贫力度,实现扶贫重点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主要是提高贫困人口致富的技能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条件特别恶劣的地区,实行人口迁移和适度的人口聚居。对城市来说,主要是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之,要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调控的力度,调节分配结构,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更多的人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