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 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答案

参考答案:(1)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相反而已。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二者都只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2)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学技术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人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来展开。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主义要求又见物又见人,并要由人来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力对社会的反作用与人的意识的关系。回答第(1)问时,应指出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相同的,即科学单线论。回答第(2)问时,应指出人对科学技术发挥作用的影响。回答第(3)问时,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指出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