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麻城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人士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所以,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杜诗中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感情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对文中第二段加粗的“此”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忧国忧民”的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

B.提倡诗人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忧国忧民”。

C.“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

D.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意的理解。“此”字只能是指代前文的主体。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此”字是指代前文“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的观点。A、 B、C三项均错误。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江西上饶市市长余 * * 自杀事件揭秘  2003年8月26日早上,余 * * 被发现自缢于家中。两天后,景德镇市委书记姚亚平接任余的职务。在9月1日下午举行的面向全省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电视电话会议上,江西省委书记提到了“余 * * 自杀事件”,他说待情况查明后将在近期通报案情。8月29日上午,余 * * 遗体告别仪式在上饶举行。余生前同学、好友、亲戚和部分上饶机关工作人员共来了约300人。但除了上饶市委秘书长,没有一名当地县级以上领导。据透露,此前余的家属请求组织出面安排举行追悼会,但未得到批准。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熊良华日前表示余 * * 自杀只是个案。               洗澡更衣后用电线自缢  据知情人透露,8月26日早上,余 * * 的司机像往常一样准时开车停在江西省上饶市沿河东路20号上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院内。等了许久不见余下楼,司机便到局里的食堂端了碗稀饭上了三楼,他用余给他的钥匙开了房门,赫然看到余吊在一个房间的铁钩子下。  据透露,余 * * 身上穿着均为新衣,死前他洗了澡,并把换下的衣服全部洗净晾好。现场有几个烟头,烟蒂被撕碎,屋角有几个啤酒瓶,而据说余生前只饮白酒,很少喝啤酒。吊住他脖颈的是一根电脑专用电线,尸首旁则发现几根绑在一起的领带。有人分析说,余可能先用领带上吊,但因滑溜吊不住,便扯下电脑上的电线。据说他还服用了一定量的安眠药。房间里没发现可疑脚印,无搏斗痕迹,经警方尸检,终确定为自杀,时间在8月26日凌晨。               最后一顿晚餐食堂里吃  有多位目击者称,余的最后一顿晚餐是在他住处前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堂里吃的。同桌的局领导请他喝酒,被谢绝。饭后,他回了一趟办公室。大约9时半,有人看见他独自在江边散步。8月25日深夜时分,余 * * 爱人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接到了余的电话,余请他以后多关照小朱(其爱人)。这位负责人对此莫名其妙,直到第二天得知余自杀后才恍然大悟。有媒体称,在出事前一天下午,余还打了一场网球,另外,他在自杀前留有遗书。  余 * * 自杀时,爱人朱某已出差西藏数日,独子正在北京一所大学补课。  余 * * 为何自杀当地虽有几种说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与在上饶圈地搞房地产开发的某集团有瓜葛。据了解,该集团不是当地企业,是应招商而来。从去年起,该集团在城郊320国道旁圈了3 000亩地,进行集商铺、住房、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市场开发,名曰“中国××商贸中心”,据称耗资约20亿,能容纳3万-5万人,相当于一个县城的规模。该商贸中心售楼部打出的广告称这个商贸中心将成为江西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宣传口号是“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在售楼大厅墙壁上贴的是几幅省、市领导视察商贸中心的照片,其中就有余 * * 的身影。  但就是这个被普遍认为“有背景”“财大气粗”的企业,当地却风传董事长卷巨款潜逃了,时间据说是8月25日,余 * * 自杀前一天。据了解,目前该中心一期已卖出1 000多套店面和住房。大部分买主选择的是按揭形式,已首付1-3万元。据当地一名处级干部透露,余曾出面为该集团担保贷款几个亿,现在这些钱被卷走了,余“无法交差”。  另据江西省某司法机关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余自杀可能牵扯进他在樟树任职期间的一宗土地纠纷。而此前有媒体报道,余自杀与2003年7月属上饶市管辖的德兴市委书记吴祖国涉嫌贪污、受贿30余万元的案件有关。另外,据知情者透露,在余自杀前,江西省委常委会已决定将其调离上饶,景德镇市委书记姚亚平接任其职,同时决定对余立案侦查。余自杀前一天,省委某领导亲赴上饶,找余单独谈话,知情者同时透露,余自杀前,江西省纪委已找过他,中纪委将后期介入,但现在随着余的死去,省里暂时“没有动作”。  在余 * * 自杀前一个月时间里,他频频出现在招商引资会、农村抗旱一线、为失学女童捐款仪式和各种工作会议上。8月8日,上饶市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这也是余 * * 生前最后一次在全市大型会议上亮相并讲话。  “上饶之窗”网站曾刊载他的讲话稿:“再次郑重表明,全市干部群众对我进行监督,对我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我在这里重申,土地经营、建设项目、政府采购、人事工作,必须阳光操作,一定要集体决策,绝对不能个人说了算。”余在会上还列举了近期查处的几个上饶贪官的事例。  一名与会人士至今仍清楚记得,余 * * 在台上还多次脱稿讲话,告诫领导干部不要和企业主拉拉扯扯,“他们是别有用心的,这里给你送钱,背后给你记录在案”,他希望“在座的地级干部一个都不要出问题,县级干部尽可能少出问题”。  余 * * 事前没有在上饶广大干部群众前表露出异样,以致他自杀的消息传出后,绝大部分人的反应几乎都是“真的不可能吧!”。但有机关干部事后回想起来,觉得他近段时间“脸瘦了,更加严肃了”。有人则称看到余死前一两天不用手机,而是用IC卡打电话,还有人引述余身边工作人员的话说,最近余不要秘书接电话,自己来接。这些传闻都为余 * * 自杀事件增添了神秘色彩。                当地曾对余寄予厚望  当地官员称余在任市长时严抓机关工作作风,且作风低调。记者采访上饶一些官员,他们对余 * * 的评价比较一致:口才好,能几个小时不用讲稿;逻辑思维强,讲话无废话;精明能干,点子多,作风硬朗,对下属颇为严厉,人人惧之。有人认为,他是上饶市历任市委书记里最强的。  上饶一名处级干部对余 * * 狠抓机关作风记忆犹新。余刚来当市长时,每次开会,早早来到会场,紧盯着人口处,迟到者不但被请上前排,余还要冷嘲热讽一番:“昨晚是不是加到很晚啊”对方往往面红耳赤,下回参加有余 * * 出席的会,再不敢迟到。  余的自杀在当地引起极大震动,一名老干部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前不久他和我们老干部座谈,说话非常有水平,我们对他和上饶今后的发展寄予厚望,想不到……”

以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