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派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 * * 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与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1941年冬,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参议会,选举了林伯渠、徐特立等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其中 * * 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原则,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替补。

——《中国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79岁的前清拔贡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 * * 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抗日战争史话》

(1)材料一突出反映了哪些内容?材料二中徐特立为什么退出竞选?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何联系?李丹生的诗是当时何种实际的反映?(4分)

答案

(1)中共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主 * * 的愿望和组织 * * 的“三三制”原则。(2分)因为中共人数超过三分之一。(2分)中共认真执行《施政纲领》中规定的原则,言行一致。(2分)

(2)中共认真执行了“三三制”原则,得到开明地主的支持和赞扬;(2分)实行“三三制”,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题目分析:

(1)材料一《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本党(中 * * 党)愿与各党派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 * * 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与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这反映了中共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主 * * 的愿望和组织 * * 的“三三制”原则。通过材料二可知,由于边区政府委员选举中 * * 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原则,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这说明中共认真执行《施政纲领》中规定的“三三制”原则。

(2)材料三的诗歌反映了中共的“三三制”原则得到开明地主的支持和赞扬。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三三制”原则的作用:“三三制”原则的贯彻,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性,巩固了根据地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 * * 党的领导和抗战的胜利。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