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9-21题。(18分)

感觉李白  若涛

李白与盛唐似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现象,密不可分。盛唐因李白平添了几许辉煌,李白基于盛唐滋长着他的灵气。但这二者又是那么相悖,以致生活在盛唐中的李白的人生轨迹是那样曲折、不尽如人意。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我们当代人对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赞誉,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李白也是一位国际级的文学大家、一位纯粹的诗人。而当时的他对政治抱有一定的热情,现在看来,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那浪漫主义的气质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格格不入。

李白也曾一度被唐玄宗召见,接到诏书的李白当时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认为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了施展的机会。

其实,入京后的李白也仅仅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一位“酒陪”而已。夜夜拥着丰腴的贵妃娘娘、沐浴于爱河的唐玄宗只是赏识李白那独具浪漫气息的诗作,玩味着李白的天真。他压根不认为整天醉眼蒙胧、醉步蹒跚、醉态可掬的这位“诗仙”会有什么治国方略。只是他那醉酒后迷迷瞪瞪吟咏出的诗句,很入寡人和爱妃的耳罢了。酒喝的多,诗也吟的好,又那么天真可爱,陪寡人玩就是啦,还有什么不满足吗?

布衣蓝衫罩不住李白的嶙峋傲骨,琼楼玉宇锁不住李白的狂放激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这样的品格,李白同朝廷权贵的关系就可想而知了。

偌大的繁华京都,容不了李白的豪情。

芸芸众生中他感到更加孤独和疏离。

偶尔酒醒的太白先生有时也睁开他那双迷蒙惺忪的醉眼,意识到他的生命气息与京都的官场气氛是如此的不和谐。

京都污浊的官场中多的是尔虞我诈,心理的勾斗和权术的倾轧,而独没有纯真的感情、透彻的心灵和诚挚的友情。

皇城里的宫殿太逼仄,市井里的人声太嘈杂、空气太浑浊、礼节也太繁琐。他只有醉心于祖国的险山胜水中,才能使他的豪情得到恣意的放达,孤帆飘零才是他的人生之旅。

与官僚气氛和不和谐,与皇权政治的背离,成就了李白狂放自恣的性情,所以才出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李白。

                  《山东教育》2004年第2期

小题1:.如何理解“盛唐因李白平添了几许辉煌,李白基于盛唐滋长着他的灵气”的含义。(6分)

                                                                              

小题2:.文中作者有两处引用了李白的名句,如何理解这些名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答案

小题:.让李白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浪漫主义的气质”和“严酷的政治现实”具体包括哪些方面?(6分)

小题:、李白的文学成就给盛唐增添了光彩,而盛唐空前强盛的国力让李白的诗歌更加壮美、飘逸。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小题:、①表达了李白接到诏书后对将要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豪情。②表现李白刚强正直,不远趋炎附势的品格。

小题:、浪漫主义的气质:①对政治的天真是他对长安之行抱着过高的希望。②沉醉酒中的放旷性格。③正直,不愿屈从的品格。

严酷的政治现实;①唐玄宗只是赏识李白那独具浪漫气息的诗作,但对他的政治才能却十分轻视,不相信他能有什么治国方略。②朝廷权贵对他刚直性格的排斥。③官场中的尔虞我诈,相互倾轧。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