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由于利比亚局势动荡,2011年,2月22日至3月5日中国迅速将35860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安全撤离回国,胜利完成新中国最大规模撤离海外公民行动,还协助12个国家的2100名外国人撤出利比亚,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②由于利比亚当局武力 * * 示威民众导致武装冲突和严重人道主义危机,2011年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等制裁,中国投了赞成票。后在阿拉伯国家联盟呼吁下,3月17日安理会又通过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平民,中国投了弃权票。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反对使用武力。

③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造成重大损失。中国领导人致电表示深切慰问,并提供紧缺物资援助、派出救援队帮助抗震救灾。

请结合材料,阐述我国上述做法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①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坚持以人为本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积极保护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与别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正当利益。

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重大国际责任,自觉维护联合国 * * 的宗旨和原则,积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立场与和平共处原则,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问答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赵武灵王(前325 ~ 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凯末尔采取的一项激进措施,就是取消费兹帽,代之以西式礼帽。费兹帽是一种红色圆柱形的帽子,是当时穆斯林土耳其人的特殊服饰。他认为,土耳其人的这种装束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打扮,土耳其的社会(世俗化)改革必须从服装入手。他说:“自认为是文明的土耳其共和国人民,必须用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精神状态,用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来表明和证明他们是文明的。”——摘编自钱乘旦《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材料三 * * 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 世纪80 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8 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