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某用人单位为完成供货任务,想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为此,该用人单位必须满足下列哪些要 求()

A.经与工会协商,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B.如果延长的工作时间需要超过1小时,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C.如果星期六和星期日安排工人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该支付工人不低于工资的200%的报酬

D.如果国庆节和元旦仍需要安排工人工作的,应该支付工人不低于工资的300%的报酬

答案

参考答案:B,C,D

解析:根据《劳动法》第41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选项A因未说明与劳动者协商,故错误;选项B正确。
  第4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因此,选项CD也是正确答案。
  关于劳动者的休息时间,考试亦时有涉及,需掌握《劳动法》第36、38、41、42、44条中的一些数据。对于第41、42条,可结合第36、38条掌握劳动者的具体休息时间,注意第42条构成第41条的但书规定。掌握第44条的报酬支付规定。并请注意我国的法定节日通常情形下为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第 40条),且法定节日与休息日不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快乐的死亡    陆文夫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

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咯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作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

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却正在或已经死去。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

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一九八五年四月五日

7.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3分)

答:                                                                                      

8.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9.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5分)

答:                                                                                      

1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的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

B.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

C.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

D.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煞尾,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富有深意。E.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写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