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冕传(节选)   【明】宋濂

①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思母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庶道讪笑,冕亦笑。

②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冕骂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武,冕倚楼长嘨,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③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④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注释】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等。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窃:偷偷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策:竹制的马鞭。

C.吾可溺是哉溺:沉溺。

D.自题为梅花屋题:命名,题名。小题2: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表明王冕率直、真切的个性的一组是

①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②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

③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

④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

⑤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

⑥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虽然出身农家,但经过自己的苦学,最终成为一名学问通达的儒者。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激赏的。

B.王冕对大小官吏倚楼长啸,嬉笑怒骂,视若无人,足见其傲骨铮铮。

C.王冕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大志,死的时候已经实现了自己所有的志向。

D.他很擅长画梅花,不逊于杨补之。求他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来换。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