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小刚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原理图:A为托盘,P为金属滑片且固定在托盘下的轻质弹簧上,并能随轻质弹簧一起上下滑动,当托盘中不放物体时,P位于R的最上端。已知R0=5Ω,R的最大阻值为25Ω,电源电压恒为3V。问:

(1)、图中的质量表应该用什么电表改装?

(2)、当开关S闭合,不称量物体时,通电5min电阻R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当称量物体质量达到最大值时,R0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

(1)电流表 (2)75J (3)1.8W

题目分析:(1)由题可知,物体越重,R接入的阻值越小,测重仪的示数越大,所以质量表应是电流表;(2)当开关S闭合,不称量物体时,R的最大阻值为25Ω,R0与R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R消耗的电能;(3)当称量物体质量达到最大值时R接入阻值为0,

探究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 * * 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四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