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虚线AB表示______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顶

(2)丙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乙地的海拔高度是______米.大青山和乙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4)等高线地形图中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坡度的陡缓,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______,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______.

答案

(1)虚线AB处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处凸为山脊;

(2)丙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3)该图的等高距为10米,故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470米;大青山和乙地的相对高度是535米-470米=65米;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 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 陡.

故答案为:

(1)A;

(2)陡崖;

(3)470;65;

(4)缓;陡.

补全对话,情景问答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一件难忘的事》,完成练习。

一件难忘的事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6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子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爱。要知道,这是我和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求我快快地送回来。”

  我点点头,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元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1.当这两个人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为什么显得不耐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感到歉意?又为什么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为什么拒收“我”送给他们的100泰元?这件事为什么使“我”挥之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法的语言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