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刘某,女,78岁,2000年12月15日初诊。患者10年前开始每于着凉后出现较长时间咳嗽咯痰,或有喘憋,服化痰药后症状可缓解,每年秋冬两季难熬。患者1周前因天气骤暖而衣着单薄,当晚即感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自服感冒片后恶寒消失,然仍发热,咳嗽,咯黄色黏痰,自服止咳药水(不详)5瓶后,咳嗽不减。刻下症见:咳嗽加重,喘憋气急,不能平卧,咯黄稠痰,恶寒,无汗,头痛,声嘎,咽痛,口干,心烦,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查体:T39℃,P106次/分,R24次/分,BP115/75mmHg。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桶状胸,叩诊双肺过清音,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2%。胸片:双肺纹理粗,左下肺可见大片状模糊影,呼吸功能检查,混合型通气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答案

参考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喘证,外寒里热证

西医疾病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

解析: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长期咳喘,肺脏自伤,肺有郁热,新加外感风寒之邪,内外合邪,肺气上逆而发为喘证,证属表寒里热证。寒邪束表,故见恶寒、无汗、头痛;里热内盛,故见发热、烦闷;热邪伤津,炼液为痰,故见咯黄稠痰、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热邪上灼于咽部,故见咽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表寒里热之征。综观舌、脉、症,本证为表寒里热之喘证,病位在肺,病性为实,长期反复发作,则预后不佳。西医诊断依据:(1)老年女性,长期反复发作可咳嗽咯痰,呼吸困难。(2)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3)血常规: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2%。胸片:双肺纹理粗重。呼吸功能检查,混合型通气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问答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