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女,37岁,外企员工。2010年9月就诊。1月来因为离职,频繁与同事聚会饮酒、在外就餐,自觉非常劳累。1周前自觉低热,纳差,未引起注意。2天前丈夫发现目睛黄染而来就诊。诊时症见:身目俱黄,其色不甚鲜明,无发热,头重身困,胸脘痞满,纳差,恶心呕吐,厌食油腻,腹胀便溏,小便短黄。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侧巩膜明显黄染,皮肤黄染,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右上腹叩击痛阳性。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黄厚腻,脉滑。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2×109/L,N66%;ALT66IU/L,TBIL37.1μmol/L,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腹部B超,肝体积略大。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参考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黄疸(阳黄),湿重于热证
西医疾病诊断:急性甲型肝炎
解析: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身目俱黄"为主症,属于中医"黄疸"范畴。患者嗜食辛辣油腻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阻,积久成热,湿热交阻,蕴结中焦,熏蒸肝胆,胆汁不循肠道而泛溢,熏染身目肌肤而发黄;因湿为阴邪,故湿重于热,色不甚鲜明,湿遏清阳,故头身困重;湿热壅滞中焦,脾胃气机不畅,故胸脘痞满;脾胃功能受阻,则见纳差,恶心呕吐,便溏;小便短黄,舌淡,苔黄厚腻,脉滑都是湿重于热的表现。四诊合参,证属于湿重于热。病位在肝胆,病性以实为主,若治疗得当,预后可。西医诊断依据:突然出现黄疸的病人,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有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确诊甲型肝炎应根据病毒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