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甲公司是由自然人乙和自然人丙于2002年8月共同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4月,甲公司经过必要的内部批准程序,决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并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报送有关文件,报送文件中涉及有关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并上市的方案要点如下:
(1)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过审计后的财务会计资料显示:注册资本为 5 000万元,资产总额为26 000万元,负债总额为8 000万元;在负债总额中,没有既往发行债券的记录;2003年度至2005年度的可分配利润分别为1 200万元、1 600万元和2 000万元。
(2)甲公司拟发行公司债券8 000万元,募集资金中的1 000万元用于修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其余部分用于生产经营;公司债券年利率为4%,期限为3年。
(3)公司债券拟由丁承销商包销。根据甲公司与丁承销商签订的公司债券包销意向书,公司债券的承销期限为120天,丁承销商在所包销的公司债券中,可以预先购入并留存公司债券2000万元,其余部分向公众发行。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是否具备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资格
(2)甲公司的净资产和可分配利润是否符合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并分别说明理由。
(3)甲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数额和募集资金用途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如果公司债券发行后上市交易,公司债券的期限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4)甲公司拟发行的公司债券由丁承销商包销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公司债券的承销期限和包销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1)甲公司具备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资格。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所有公司均可以发行债券。
(2)甲公司的净资产符合发行债券的条件。根据证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6 000万元。本题中,甲公司的净资产为26 000-8 000=18 000(万元),故符合法律规定。
甲公司的可分配利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公司发行债券,其最近三年的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本题中,甲公司最近三年的可分配利润(1 200 +1 600+2 000)÷3=1 600(万元),大于债券的利息8 000×4%=320(万元),故符合法律的规定。
(3)公司发行债券的数额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公司发行债券累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本题中,甲公司发行8 000万元的债券,8 000/18 000=44.4%,超过了法律规定的限额。
甲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必须用于核准的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本题中,甲公司所募集的债券中,有1 000万元用于修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故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甲公司的债券期限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公司债券上市,其债券的期限应当为1年以上,本题中甲公司的债券的期限为3年。
(4)甲公司拟发行的债券由丁承销商包销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5 000万元的,应当由承销团承销。而本题只有丁一家承销商进行承销。
公司债券的承销期限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代销、包销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天,而本题中,丁承销商的包销期限为120天。
丁公司包销的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公司不得为本公司预先购入并留存所包销的证券。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小题1: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6分)

答:① “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做法的看法,并分析原因。(4分)

小题3: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作者这种做法的看法。(4分)

多项选择题